通俗易懂,RFID技术原理

标签:RF射频RFID
分享到:

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实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与传统的条形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同时具备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
 
RFID
 
在国外,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
 
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阅读器:用于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RS232或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存在根本区别,但所有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十分相似,都可以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
 
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高频接口设计具有一定差异。
 
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从原则);信号的编解码。对于一些特殊的系统还需执行反碰撞算法,对射频卡与阅读器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以及进行射频卡和阅读器间的身份验证等附加功能。
 
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距离是一个关键参数。目前长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寻找提高其读写距离的方法十分重要。影响射频卡读写距离的因素包括天线工作频率、阅读器的RF输出功率、阅读器的接收灵敏度、射频卡的功耗、天线及谐振电路的Q值、天线方向、阅读器和射频卡的耦合度,以及射频卡本身获得的能量及发送信息的能量等。大多数系统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是不同的,写入距离大约是读取距离的40%~80%。
 
虽然射频卡的标准众多,目前生产RFID产品的很多公司都采用自己的标准,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可供射频卡使用的几种标准有ISO10536、ISO14443、ISO15693和ISO18OOO。其中应用较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包括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个部分。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射频卡有以下几种分类:
1.按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有源卡是指内有电池提供电源的卡片,其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并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无源卡则没有电池,它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其作用距离相对有源卡短但寿命长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按载波频率分为低频射频卡、中频射频卡和高频射频卡。低频射频卡主要有125kHz和134.2kHz两种,中频射频卡频率主要为13.56MHz,高频射频卡主要为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低频系统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例如门禁控制、校园卡、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中频系统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中;高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在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中应用。
 
3. 按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己的信号,该类技术适合用在门禁或交通应用中,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用调制散射方式,读写器的能量必须来去穿过障碍物两次。而主动方式的射频卡发射的信号仅穿过障碍物,因此主动方式工作的射频卡主要用于有障碍物的应用中,距离更远(可达30米)。
 
4. 按作用距离可分为密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厘米)、近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5厘米)、疏耦合卡(作用距离约1米)和远距离卡(作用距离从1米到10米,甚至更远)。
 
5. 按芯片分为只读卡、读写卡和CPU卡。

 

继续阅读
5G TOA技术提升,赋能精准室内定位新应用

5G室内信道TOA(Time of Arrival)估计技术在实现精确室内定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信号的波形设计、时间同步精度、多径效应处理以及接收端性能等因素对TOA估计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设计具有高峰值功率比的脉冲信号、采用先进的时钟同步技术、应用多径分辨和融合算法以及利用高性能的接收机和天线阵列技术,都可以有效提高TOA估计的精度和稳定性。

室内信道定位算法性能提升策略解析

5G网络在室内环境中的定位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性能提升策略,通过优化信号设计,如使用高峰值功率比的脉冲信号和增加信号带宽,来提高信号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捕获和识别能力,同时提升信号的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强调了时间同步的重要性,提出了采用更精确的时钟同步技术(如卫星同步、网络同步和自同步)来确保各接收点的时间基准一致,并通过优化同步算法和硬件设计减少误差和延迟。

5G室内定位新突破:联合时间同步算法揭秘

联合时间同步定位算法通过融合时间同步与定位技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室内定位。时间同步是该算法的基础,确保各接收点时间基准一致,以消除时钟误差。5G系统利用卫星同步、网络同步和自同步等技术以适应不同场景。算法依赖于多个接收点的TOA测量,通过测量无线信号传播时间获取定位信息。定位算法如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用于位置估计。

5G室内定位:TOA技术难点解析

在5G室内信道环境中,TOA(到达时间)估计技术用于通过测量无线信号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然而,由于多径效应、非视距传播、信号衰减以及环境动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TOA估计面临重大挑战。为了提高TOA估计的精度和鲁棒性,5G系统采用了优化信号波形设计、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多径分辨融合算法等技术手段。

引领可穿戴与XR领域创新,深度解读技术与市场趋势

Qorvo作为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的功频放大器供货商之一,在可穿戴的诸多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Qorvo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精神,一直在推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