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84|回复: 1

中国移动 "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指导建议" 摘录(附源文件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425

帖子

11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5
发表于 2017-3-6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7)已经落幕, 5G无疑是本届会议的主角,国内外设备商和运营商同台竞技,交流探讨,精彩纷呈。可以看到,5G网络、终端和测试设备和方案更为全面和成熟,运营商的试验和商用计划和决心也更为迫切。

中国移动在MWC 2017上发布“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指导建议(Guideline for 3.5GHz 5G System Prototype and Trial)”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1.png

中国移动发布“ 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指导建议”,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移动对5G技术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还展示了其未来试验和商用的决心,同时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链一同前进,展现了其技术领导力和核心地位。

在MWC’2017发布这个指导建议,说明了中国移动开放的心态,对国内外5G相关产业链和技术研究都有非常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庆幸的是,作为关心5G的任何人,都有幸能下载到这本手册,作为我们了解5G技术的重要参考手册。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此技术指导建议的相关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无意全部翻译原文,只是摘取部分关键内容。更多详细内容,还需要阅读原文。

1.“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指导建议”摘录

指导建议前言部分提到,中国移动(CMCC)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5G网络的商用。以此为前提, CMCC的5G试验分为3个阶段,即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阶段以及预商用阶段。
2.png

  • 第一阶段:关键技术点验证,2014~2016。此工作已经于2016年完成了。
  • 第二阶段:PoC系统,2017年,外场多个城市7个站测试。
  • 第三阶段:预商用网络,2018~2019年。外场多城市上百个站测试。

目前,在第一阶段测试的基础上,结合3GPP最新进展,CMCC已经与国内外合作商共同形成了第二阶段增强移动宽带(eMBB)的5G测试框架。

CMCC的5G商用网络将采用3GPP 5G NR(新空口) R15及随后的标准。鉴于3GPP 5G新空口标准2018年6月才能完成,因此此技术指导建议的颁布能够指导试验系统和测试工作,可作为样机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的原则和准绳,有助于推动硬件和平台在2017年底完善(Ready)。

此指导建议书主要用于第二阶段eMBB场景的测试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大部分。各部分内容都基于3.5GHz新空口,面向网络原型机、基站原型机、用户终端原型机,包含相应的关键系统参数、性能要求、功能要求以及硬件需求等信息。第四部分则强调了需要基于5G standalone网络进行测试。
  • 第一部分:网络
  • 第二部分:基站
  • 第三部分:终端设备
  • 第四部分:试验和测试
3.png



1.1        网络部分

为了满足2017年底5G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的测试需求,CMCC希望5G核心网络原型机首先实现以下功能:
  • 基于C/U分离的基本原则,实现控制面重构,实现用户面的高效和灵活性。
  • 基于NFV技术实现功能虚拟化,并基于电信云平台进行5G网络原型机系统的部署。
  • 基于切片技术,实现新的网络组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5G网络原型机系统应当支持模块化网络功能,包括接入和鉴权管理、移动管理、进程管理、QoS和业务连续性等,并支持用户面的灵活部署。另外,5G网络还应当支持虚拟化平台上的网络功能部署,灵活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部署。虚拟化平台应当能够根据话务变化来迅速和平滑地调整资源。基于虚拟化平台,5G应当能够根据业务和商务需求获取完全的网络切片编排功能。

指导建议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多展开,感兴趣的读者请直接阅读原文稿。
  • 5G网络系统高层架构需求
  • 基于业务的架构
  • 基于C/U分离的控制面重构
  • 灵活和高效的用户面
  • 边缘计算
  • 网络切片
  • QoS体系(Framework)
  • 5G传输网络
  • 虚拟平台的技术要求
1.2        基站部分

为了实现2017年底进行5G原型机测试的目标,CMCC对3.5GHz下的PoC系统性能和产品方案进行了定义。目前的第二阶段只考虑eMBB宏蜂窝场景,未来还会考虑其它基站类型和场景,如小基站等。对于eMBB热点高容量场景,后续CMCC会根据3GPP进展和产业需求发布>6GHz的mmWave基站原型机技术建议。

1.2.1   系统关键特性
  • 工作频段:3400MHz – 3600MHz
  • 系统带宽:大于等于100MHz
  • 下行单用户峰值谱效率:30bps/Hz (备注:按单用户8流传输等效折算)
  • 上行单用户峰值谱效率:15bps/Hz (备注:按单用户4流传输等效折算)
  • 下行单用户MIMO流数:8
  • 上行单用户MIMO流数:4
  • 下行MU-MIMO流数:大于等于16流
  • 上行MU-MIMO流数:大于等于8流
4.png

5.png

  • 切换性能:支持NR系统内无损切换,切换数据面中断时延为0ms。
  • 控制面时延:从常规的空闲态,比如3GPP目前正在讨论的idle或者inactive状态,到发送第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的链路建立时延。要求<=20ms。
  • 用户面时延(单向空口时延):在无线空口上行/下行方向,从空口协议栈层2/3 SDU入口点到对端协议栈层2/3 SDU出口点,成功传输一个应用层包/消息所用的时延。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上下行均<=4ms.
  • 往返时延(RTT):从一个UE发出的数据经过空口到基站的S1口,在S1口直接环回回来再经过一次空口到UE所用的时间。要求<=10ms。
  • 移动性:UE支持最高500Km/h的移动速度。
1.2.2   RAN架构

5G RAN应当支持独立(Standalone) NR部署,NR gNB可以独立工作,且和5GC(即5G核心网)之间有连接,支持全部控制面特性。LTE与NR之间的互操作可通过5GC内部实现,或者经过EPC与5GC之间的接口来进行,这取决于LTE eNB是否连接到5GC。

5G独立(standalone)部署时,gNB的逻辑体系采用CU-DU分离模式。基于协议栈功能的配置,CU-DU逻辑体系可以分为2种,即CU-DU分布架构和CU-DU融合架构(LTE eNB连接到EPC,NR gNB连接到5GC),如下图所示。
6.png


1.2.3   功能需求

1.2.3.1     物理层

[1]    推荐系统参数
7.png


[2]    帧结构
支持统一的灵活TDD帧结构,上下行传输和周期可以灵活配置。

[3]    波形:
DL:OFDM
UL:OFDM和DFT-S-OFDM

[4]    信道编码:
上下行数据信道采用LDPC
上下行控制信道采用Polar

[5]    调制方式:
DLPSK,16QAM,64QAM,256QAM
UL:QPSK,16QAM,64QAM,256QAM

其他信道等功能要求请参见原文。

1.2.3.2         L2/L3

NR协议栈中的L2/L3逻辑功能支持NR系统内双连接、L1的过程控制、CP/UP分离、切换、快速接入以及智能业务感知等功能。

1.2.4 硬件

1.2.4.1 基带

基带单元(BBU)负责基带信号处理,需要支持控制面和用户面所有协议功能,并需要扩展以支持高层协议分割。

每个BBU至少需要支持3个64通道下100MHz带宽小区的处理能力。同时要求每个小区的下行不低于4Gbps,上行吞吐量不低于700Mbps。

BBU需要支持GPS、北斗和IEEE 1588v2等三种方式。基站输出信号的载频频率误差必须在±0.05 ppm范围内。

为了支持垂直行业的应用,进行业务和服务的快速和灵活部署,5G NR需要支持端到端的网络切片。随着CU/DU重新分割和NGFI概念的引入,其部署位置和CU/DU的规格(form factor)应当与核心网的部署策略相一致。

CU/DU设备应当支持网络切片和多个网络功能的共同部署,尤其包括:无线协议相关的功能如双连接、无缝切换、数据分配等等功能(此处省略部分内容,请参见原文)。

1.2.4.2  RF(射频单元)

基站DL支持64通道发射,UL支持64通道接收。基站也应当支持更少的收发通道数,如32、16或者8通道。

无线带宽为200MHz,频率为3.4~3.6GHz。有效信导带宽为100MHz,所有64天线的发射功率为200W。

(此处省略部分射频特性)

有源天线单元的重量要求小于47Kg,其迎风面积不大于0.6平米。

1.2.4.3 天线

天线需要支持3.4~3.6GHz,天线阵子数至少为128,如128或者192。水平方向支持16个天线阵列。广播信道(或者功能控制信道)可支持TDM和/或者FDM模式的波束扫描(sweeping)。数据信道支持多波束发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波束扫描范围可以针对不同场景进行配置。

1.3 终端设备部分

部分终端系统参数与基站大致相同,如频段为3.4~3.6GHz,载波宽度为100MHz等。

对于MIMO,要求终端上行单用户支持至少2个流,下行单用户支持至少4个流,推荐支持8个流。

以15KHz为基础子载波间隔,针对不同场景和业务传输需求可将子载波间隔配置为15*2n KHz(n为大约等于0的整数)。
8.png


帧结构适用于TDD,时域传输方向和上下行转换点周期可以动态配置。
9.png

10.png


不同帧结构的特性请参见原文稿。高层功能和射频特性此处也予以省略,请参见原文稿。

1.4 试验和测试部分

1.4.1  测试目标

2017年是PoC测试之年,3.5GHz是国内的目标测试频率,CMCC针对eMBB场景设定了KPI。测试计划如下,测试要求和目标是:PoC测试床需要基于5G study item的框架来开发,产品架构能够固定下来,系统硬件能够满足预商用产品的需求。
11.png

PoC测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确(编写)设备规范,第二阶段是测试系统开发(assembly),第三阶段是试验和测试。测试分为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实验室测试面向系统功能和技术可行性验证,外场测试则面向吞吐量、时延和覆盖等关键性能指标。

外场测试初测试将选择4到5个城市进行,采用典型的密集城区7个站部署的方式。

1.4.2   实验室测试

实验室测试的主要用于在可控的环境下分析和验证核心网、基站和终端的不同测试方法,同时促进测试设备的开发工作。

1.4.2.1 核心网

核心网平台需要对平台的软件和硬件以及功能进行测试。

平台:应该采用通用平台进行5G测试,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应当适应资源分配、计算、网络化(networking)和数据存储功能等需求。进一步讲,测试应当包括不同数据中心间的资源管理、资源分配和切片管理的统一原则。

功能:部署面向业务的网络架构,以满足UE基本的接入和移动性需求。具体测试条目包括:切片、移动管理、进程管理、QoS、边缘计算、开放业务特性、网络互操作等方面。(详细内容请参见原文稿)
12.png

1.4.2.2       基站

5G基站PoC验证包括基本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基带单元测试和有源天线单元(AAU)测试。

基站性能测试主要包括MIMO性能测试和系统容量测试。容量测试将采用模拟信道测试(conductive test)、OTA以及CPRI测试三种方式。

BBU原型机测试包括:验证满负荷条件下BBU的硬件容量;验证BBU的敏捷性和扩充性;验证CU对RAN-VNF动态资源分配的基本特性;研究数据吞吐量和交换特性;研究实时处理能力;研究平台的稳定性以及迁移的性能等。

AAU测试中RF测试可以采用信道模拟器测试(conductive test)和OTA测试。Conductive test用于测试传统的RF参数,比如发射功率、ACLR、EVM、灵敏度、ACS等。OTA测试用于测量传统RF参数以及波束域参数,下行参数包括EIRP、EVM、ACLR、带外辐射等,上行参数包括EIS、ACS、阻塞等,波束域参数包括波束宽度、主波束方向、旁瓣抑制率(SLSR)、前后比等。

1.4.2.3       终端设备

对于VR和视频等不同业务,5G设备可分为不同类型。除了智能终端和CPE外,可穿戴设备以及AR/VR设备也属于5G终端。

5G终端设备测试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如通信功能测试、通信性能测试、RF性能测试、功耗测试、OTA测试以及高速火车测试等。

1.4.2.4       测试设备需求

另外,指导建议中还对核心网、基站、AAS和终端等设备所需要的测试设备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详见原文稿。

1.4.3   外场测试

对于网络拓扑和规模,考虑采用至少7个支持新空口的宏蜂窝基站,应该尽可能复用F频段的站址资源。
13.png


测试区域考虑中心小区和7个站整体覆盖两种类型,采用满buffer进行 FTP/UDP上载/下载。

测试项目包括峰值速率(UL/DL单用户峰值速率和小区峰值速率)、平均吞吐量(SU-MIMO和MU-MIMO下平均UL/DL小区吞吐量)、覆盖范围(单小区/多小区)、时延(控制面/用户面)、移动性(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核心网络架构等。

2.   总结

中国移动发布“3.5GHz5G系统样机技术指导建议”,对国内外5G设备研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5G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技术保障。

诚如前言中所提到的,CMCC与业界合作持开放态度,包括核心网络、传输网络、基站、芯片、终端设备、测试仪和解决方案等各个方面。CMCC鼓励业界各类合作商参与CMCC的5G测试,发现和解决5G系统开发中的各类问题和瓶颈。


源文件下载:
Guideline for 3.5GHz 5G System Prototype and Trial.part1.rar (18 MB, 下载次数: 3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6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8-2-15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F技术社区

GMT+8, 2024-4-19 20:03 , Processed in 0.09045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