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07|回复: 0

RFID在生活中的十大应用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233

帖子

8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5
发表于 2018-6-25 1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FID技术在现实中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主要的应用小智君概括了十类,分别是:

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系统01

1.jpg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RE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该技术的优势。在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缴费,解决了交通的瓶颈问题,提高了车行速度,避免了拥堵,提高了收费计算效率,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收取的过路费的问题。


生产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02

2.jpg

RFID技术因其具有抗恶劣环境能力强、非接触识别等特点,在生产过程控制中有很多应用。通过在大型工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上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物料跟踪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监视,提高了生产效率,改进了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


车辆的自动识别以及防盗03


3.jpg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控、统计、调度,还可以用作车辆闯红灯记录报警,被盗(可疑)车辆报警与跟踪,特殊车辆跟踪,肇事逃逸车辆排查等。据报道,英国计划在汽车上安装射频芯片,行驶超速时将被自动“举报”。


电子票证04

4.jpg

射频识别系统,特别是非接触IC卡(电子标签)应用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就是公共交通领域。用电子标签作为电子车票,具有使用方便、可以缩短交易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等优势。


货物跟踪管理及监控05


射频识别技术为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自动化技术手段。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的集装箱自动识别,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货物跟踪管理应用。将记录有集装箱位置、物品类别、数量等数据的电子标签安装在集装箱上,借助射频识别技术,就可以确定集装箱在货场内的确切位置。系统还可以识别未被允许的集装箱移动,有利于管理和安全。


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06


将射频识别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仓库里与货物流动相关的信息的管理,监控货物信息,实时了解库存情况,自动识别货物,确定货物的位置。


邮件、邮包的自动分拣系统07


射频识别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到邮政领域的邮包自动分拣系统中,该系统具有非接触、非视线数据传输的特点,所以包裹传送中可以不考虑包裹的方向性问题。另外,当多个目标同时进入识别区域时,可以同时识别,大大提高了货物分拣能力和处理速度。另外,由于电子标签可以记录包裹的所有特征数据,更有利于提高邮包分拣的准确性。


动物跟踪和管理08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动物跟踪与管理。将用小玻璃封装的电子标签植于动物皮下,可以标识牲畜,监测动物健康状况等重要信息,为牧场的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在大型养殖场,可以通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门禁保安09


未来的门禁保安系统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做工作证、出入证、停车证、饭店住宿证甚至旅游护照等。使用电子标签可以有效地识别人员身份,进行安全管理以及高效收费,简化了出入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有效地进行了安全保护。人员出入时该系统会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时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他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电子标签。


防伪10

5.jpg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现在应用的防伪技术如全息防伪等同样会被不法分子伪造。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它具有成本低而又很难伪造的优点。电子标签的成本相对便宜,且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电子标签本身具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进行真伪的鉴别。利用这种技术不用改变现行的数据管理体制,唯一的产品标识号完全可以做到与已用数据库体系兼容。


RFID的技术应用是强大的黑科技,从2000年开始,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有数据显示,2013年RFID标签的生产数量达到3300亿元,是2005年13亿产量的25倍以上。这说明,RFID技术的应用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提高,成本和价格下降,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也是非常诱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F技术社区

GMT+8, 2024-3-28 16:55 , Processed in 0.08668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