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从Wi-Fi到Zigbee:智能家居通信协议如何构建“设备对话”网络?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构建“设备对话”网络基于不同技术原理。Wi-Fi依IEEE 802.11标准,用2.4/5GHz频段传输,适合高带宽设备,却功耗高、连接数有限且有安全隐患;Zigbee基于IEEE 802.15.4,用多频段以网状拓扑组网,低功耗、自组织能力强,适用于传感器;蓝牙用于短距通信,三者通过网关协作实现设备互联。

射频放大器在物联网(IoT)中的应用:如何提升无线传输距离与稳定性
射频放大器是物联网无线通信核心组件,基于晶体管等有源器件放大特性,具信号增强与噪声抑制功能。其通过电路拓扑优化、匹配网络设计及GaN等宽禁带材料应用提升性能,与MIMO、OFDM技术协同,在发射端选适配功率等级、接收端用低噪声放大器,以增强传输距离与稳定性,现面临线性度、小型低耗等挑战。

太赫兹通信:6G网络的“超高速引擎”
太赫兹通信凭借0.1THz-10THz频段高频特性,拥有超大带宽,基于电磁波调制解调机制实现超高速传输。通过缩小天线构建大规模阵列,结合波束成形弥补传播损耗。新型半导体与二维材料器件提升性能,在多场景发挥低延迟、高速率优势,推动6G网络技术升级。

工业4.0浪潮下,RFID为制造业带来哪些变革?
工业4.0时代,RFID技术凭借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特性,基于电磁感应与微波传播原理,通过标签、阅读器和天线构建数据交互体系。其不同供电类型标签适配多样场景,实现信息无线传输。在制造业中,RFID从生产流程到设备管理多环节发力,以技术优势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与生产要素互联。

借助Qorvo全新设计计算器,加速您的物联网产品开发进程
设计一款可靠且节能的物联网产品,需要深入掌握射频(RF)技术、通信协议知识,谨慎挑选元器件,并进行严格的性能验证。为简化这一流程,并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为工程师赋能,Qorvo于2025年早春发布了三款功能强大的PC端计算工具。这些工具——晶振采购工具、能耗预算计算器和链路预算与覆盖范围计算器——让优化晶振选型、预测电池续航时间以及评估RF链路性能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

从射频信号完整性到电源完整性从输出阻抗Zout重构环路传递函数
Qorvo首席系统工程师/高级管理培训师 Masashi Nogawa将通过《从射频信号完整性到电源完整性》这一系列文章,与您探讨射频(RF)电源的相关话题,以及电源轨可能对噪声敏感的RF和信号链应用构成的挑战。我们已推出一系列关于电压调节器模块(VRM)特性的文章。这篇文章将继续探讨如何从输出阻抗Zout重构环路传递函数;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们还将更深入地探讨其学术方面的话题。

毫米波微波天线:为5G毫米波通信系统赋能
5G毫米波通信借30GHz-300GHz电磁波实现高速率等目标.其短波长利于大规模MIMO,需小型化设计;高增益补偿传播损耗,平面阵列天线较适用;波束成形适应信道时变,数字、模拟及混合技术各有优势;设计制造需兼顾性能与成本,集成射频前端可降损耗。

UWB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应用:数字钥匙与安全驾驶新体验
UWB作为无载波通信技术,凭借3.1GHz-10.6GHz频段、超500MHz带宽,以纳秒级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实现高速传输与厘米级精准定位,具备强抗干扰和低功耗优势。基于此,其在汽车数字钥匙、车内人员监测、车车及车与基础设施通信、多传感器融合等安全驾驶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汽车雷达系统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要求与创新趋势
汽车雷达系统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决定雷达性能的关键。其需满足高功率输出、高线性度、高效率及强抗干扰性等要求,以保障探测距离与精度。当前创新趋势涵盖更高频段应用、集成小型化、智能化及软件定义技术,通过新材料与新设计,实现性能提升与功能拓展,推动汽车雷达智能化发展。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天线:赋能6G无线通信的智能波束成形革命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天线由低成本无源电磁超材料单元阵列构成,通过外部信号调节单元电磁特性,主动控制电磁波传播路径与特性。它能为信号开辟新路径,优化相位与幅度,在6G通信中,通过智能波束成形,解决传统通信信号传播难题,有效提升通信质量与系统性能。

Qorvo推出全新紧凑型解决方案QPQ3550和QPA9862,以优化射频尺寸与散热性能简化5G基础设施部署
全球领先的连接和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近日推出两款先进的射频组件,专为满足5G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MIMO)和固定无线接入(FWA)部署中对更高性能、更高集成度和更紧凑射频设计的需求而量身定制。

UWB+Matter,重塑万物互联
清晨走向停车场,车门在你靠近时自动解锁;坐进去,座椅加热随即启动——整个过程甚至无需拿出手机,这并非科幻片里的桥段,而是UWB(超宽带)技术正在悄悄重塑的现实。

5G基站射频天线升级:Massive MIMO技术如何重塑通信网络覆盖
在移动通信技术演进中,5G借Massive MIMO等技术实现突破。该技术将基站天线增至数百甚至上千根,利用信道空间独立性实现空间复用,通过波束赋形让信号能量精准指向用户,还借助多种分集技术提升通信可靠性,虽面临成本、信道估计等挑战,但在5G及未来6G中应用前景广阔。

WiFi 7多链路操作(MLO):重塑无线通信的高效并发模式
随着无线网络需求升级,Wi-Fi 7的多链路操作(MLO)技术成为关键突破。它打破单频段连接局限,通过多频段并发传输聚合带宽,结合链路聚合与基于网络状况的动态调度,实现数据高效分流。在链路建立与传输阶段,借助特定协议和时分、频分复用技术,保障多链路协同,显著提升无线通信效率与稳定性。

5G时代,射频干扰对高速通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5G时代,高频段频谱使用使射频干扰成高速通信关键挑战。其源于外部电磁辐射与系统内部串扰,高频信号传播特性加剧干扰。干扰降低信噪比致误码,削弱信号覆盖,限制网络容量与稳定性。为此,通过智能算法检测、波束成形与干扰消除抑制、动态频谱管理及优化基站部署等策略,构建干扰管理系统应对。

UWB精准定位牵手Matter协议,智能世界如何变革?
UWB基于时域脉冲无线电技术,利用极窄脉冲与宽频谱,通过测量信号飞行时间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及高速数据传输;Matter协议基于IP协议,统一智能家居连接标准,打破设备孤岛。二者结合后,在多领域发挥协同效应,革新设备智能化水平与管理模式,推动智能世界发展。

电磁兼容(EMC)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保障行车安全
在汽车电子智能化、电动化发展中,电磁兼容(EMC)通过控制电磁干扰(EMI)与提升电磁抗扰度保障系统可靠运行。其技术原理涵盖屏蔽阻断电磁波传播、滤波抑制传导干扰、合理接地降低地环路干扰,结合仿真预测优化设计,生产中严控电磁环境与测试,应对汽车复杂电磁环境挑战。

一文带你读懂NB-IoT:解锁物联网的“低功耗密码”
NB-IoT作为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工作于授权频段,借助对蜂窝网络的优化改造实现连接。采用180kHz窄带载波设计降低信号处理复杂度与功耗,物理层重复传输技术增强覆盖;通过空闲、连接和PSM三种工作模式,结合eDRX技术,有效延长设备电池寿命,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可靠低功耗通信方案。

低功耗蓝牙(BLE)——为可穿戴设备续航赋能的核心技术
低功耗蓝牙(BLE)作为可穿戴设备续航赋能核心技术,脱胎于传统蓝牙,聚焦小数据量、间歇性通信。其采用时分复用技术,通过合理调整连接间隔降低射频模块工作时长;物理层工作于2.4GHz频段,以高斯频移键控调制,发射功率可调,从多方面实现低功耗,助力可穿戴设备延长续航。

解析MIMO潜力:提升无线通信容量与速率的关键技术
MIMO技术是提升无线通信容量与速率的关键,基于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原理。前者利用无线信号多径效应,通过多天线接收合并信号副本提升可靠性;后者允许多天线同时传输独立数据流,提高传输速率。MIMO技术分SU-MIMO、MU-MIMO和大规模MIMO等类型,在4G、5G及WLAN中广泛应用,有效增强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