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站型助力TD-LTE基站建设
作为全球主流4G技术之一, TD-LTE在全球呈现燎原之势。在国外,已经有日本软银、巴西SKY、沙特STC等多张商用网络投入运营。在国内,工信部牵头、中国移动承担的TD-LTE一阶段、二阶段规模外场试验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国内外的商用网络建设经验表明多种站型的联合,才能组合打造出一张精品的高速数据网络。
TD-LTE一体化RRU ——TD-LTE和TD-SCDMA共站建设杀手锏
一体化RRU产品是分布式宏站的一种新站型,它将RRU和天线一体化设计,二者通过盲插接口连接。由于一体化RRU产品的RRU和天线之间无需上跳线连接,省去了RRU安装、上跳线连接、接头防水的工程施工,以及单独安装RRU所需的额外天面空间,具有节省天面资源、工程施工量低、避免上跳线损耗等优势。
图:一体化RRU示意图
与TD-SCDMA共站建设是中国移动TD-LTE初期建网的主流方案之一,TD-LTE高容量需求对于F频段和D频段双频组网的需求迫切。TD-LTE和TD-SCDMA共站建设且同时支持FAD三个频段时,按照目前共天线的方案,每个扇区也将出现1副天线(FAD内置合路器八阵元天线)和2个RRU(FA八通道RRU、D频段八通道RRU),从而导致天面空间进一步进展及施工困难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诺基亚西门子于2012年Q2推出了TD-LTE一体化RRU产品——FAHA,实现了内置合路器的FAD八阵元天线和D频段TD-LTE八通道RRU的一体化设计,主要应用于FA频段TD-SCDMA和TD-LTE与D频段TD-LTE共站建设的场景。使用该款产品后,每个扇区仅需引入1副天线(一体化RRU)和1个RRU,大幅降低了天面施工难度。此外,该一体化RRU产品方案应用后,由于D频段RRU与天线的一体化集成,省去了上跳线损耗,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F频段的覆盖差距,使得F频段和D频段的覆盖更为均衡。
TD-LTE一体化微站——特殊场景覆盖利器
随着TD-LTE产业化的逐步推进以及商用的临近,TD-LTE网络建设需要全方位布局商用产品应对各种场景来支撑全网解决方案。网络部署中会遇到一些特殊场景,诸如快速建设,成本敏感,维护操作受限以及场景独特等等。
大唐移动在2011年第三季度推出业界第一款TD-LTE一体化微站,将基带和射频一体化集成在同一设备中,具备集成度高、适应性强、灵活部署的核心特点。可配合微波传输/单线传输及场景天线覆盖解决特殊场景的覆盖难题。
一体化微站的灵活部署工程维护方面体现在,其可以安装条件的不同,支持抱杆、挂墙和灯杆安装方式,并且支持小型化天线的一体化安装,无需机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安装的便利性。与分布式宏站相比,一体化微站站址租赁费用、网络维护以及设备电费等都有极大的节省,维护成本可以节省40%左右。由于一体化微站站点不需要简易机房条件以及空调设备等,与分布式宏站相比,单站投资可以节省35%左右。
图:TD-LTE一体化微站安装方式示意图
201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在江苏和大唐移动在南京城区进行了一体化微站的外场试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城区室外场景的补盲、补热及室内穿透覆盖问题,同时显著降低了站址获取和工程施工难度。
作为补盲补热覆盖的利器,TD-LTE一体化微站可专门解决分布式宏站的覆盖盲区及热点,将小规模应用于中国移动的TD-LTE扩大规模试验,未来TD-LTE商用网络中将得到规模应用,越来越多的主流基站厂商也将推出TD-LTE一体化微站产品。
RRU这个概念很多人看到可能会觉得很陌生,RRU是Remote Radio Unit 远端射频模块,它作为无线通信的最后一环、最关键设备,犹如空中的一座桥,为用户的信息交流提供稳定可靠的通道,保证了信息的精准、实时送达。RRU将一组组基带数字信号,通过复杂、精巧的电路变换,转化成无线电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同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传送到核心网完成信息交互。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通信产业技术能力的体现。
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19年进行5G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5G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但是关于5G因为太专业,经常被以讹传讹,甚至5G的标准被简化为华为的标准和高通的标准,这也就有了联想投票支持高通而影响了华为标准一说。最近,在英特尔5G网络峰会上,专家展示了这样一张图,引起来了业内广泛关注,从这张图中,我们也可以读出5G标准的各个方面。
2013年年底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后,国内4G网络迎来快速建设期。现在,4G网络的建设又迎来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