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有辐射?真相是什么?

分享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空气质量的日益下降,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大车企的投入和国家政策的引导,让电动汽车成为市场的宠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来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
 
去年一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今年的产销数量预计也将突破百万大关,尽管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但距离国家发布的产业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200万辆还有一定距离。此外,关于电动汽车不够环保、新车电量需冲到100%循环三次、下雨天不能充电……这样的谣言也在制约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推广和发展。
 
根据权威机构一项调查,73%的人认为电动车有电磁辐射,有约37%的人认为这种辐射甚至会影响人体健康。点击网上关于电动汽车的谣言数不胜数,当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地完善之后,有关“电磁辐射”的这类谣言却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壮大的潜在障碍。
 
关于电动汽车的谣言:真的会有辐射吗?
 
电动汽车真的有辐射吗?
 
要问电动汽车有没有辐射?答案是:有!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能量在空中传播的过程叫做电磁波辐射。人体对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波辐射是可以吸收化解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电磁波辐射都对人体有害。
 
首先来看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以作为电动汽车的横向对比参考。根据一权威机构测算,日常生活中,笔记本电脑的电磁辐射大约为10.69μT,手机看视频时的辐射为18.37μT,显像管电视机为2μT,液晶电视机为0μT,电吹风后部为9.32μT,接线板插座为2.97μT,西门子电冰箱为0μT,电饭煲为0μT,微波炉面板为19.78μT(正面辐射量爆表)。从测试结果看,每只仪表测算的结果和产品的品牌、测算时间、地点都有一定关系,但数值大致如此。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以普通常见的江淮iEV4和比亚迪e6车型为例,对充电桩的电磁辐射测试结果是:江淮iEV4配套的充电桩工作时的电磁辐射为4.78μT,充电枪头与汽车充电插口的电磁辐射为5.52μT,虽然均高于比亚迪e6车内的平均值,但也在WHO的安全值内,且在20厘米开外便为降为0了。
 
汽车对人体的辐射,其实大部分时候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测算结果显示,iEV4纯电动车测试结果平均值为0.597μT,低于大功率的e6的2.95μT水平,但是,比亚迪e6无论最高时速抑或续航里程均大大超过江淮iEV4。
 
测试结果也证实:功率越大的电动汽车,电磁辐射的确也越大。然而,无论是比亚迪e6的2.95μT,还是江淮iEV4的0.597μT,均大大低于国际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瑞典的100μT的电磁辐射警戒标准。
 
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这样的数值对于不太懂物理的我们来说其实不太容易看出什么,再来回看生活中人人都会接触到的手机辐射的情况:看微信时电磁辐射0.20μT,发微信时的电磁辐射为0.45μT,而播放视频时的电磁辐射高达19.00μT,后者大约是比亚迪e6纯电动车的6.44倍,是江淮iEV4纯电动车的31.82倍!由此可见,手机虽小,因为有发射功能,因此辐射比“大块头”的纯电动车厉害得多!
 
实际上,真正给人体造成伤害的主要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波长小于100nm的电磁辐射,它是一种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人体暴露在这种射线下几分钟就能毙命,而产生电离辐射的前提是要有巨大的能量释放,而新能源车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达不到标准。
 
在日常生活当中,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核辐射”,而至于“医疗辐射”也是在特定流程下面完成操作,影响并不剧烈。
 
至于手机、微波炉、电吹风等“辐射”,也并不是“电离辐射”的范畴,他们属于“电磁辐射”或者“非电离辐射”,对于人身体的伤害微乎其微。根据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电磁辐射电磁场的安全标准,其中电场辐射安全标准为5000V/m,磁场辐射安全标准为 100μT。也就是说,普通家电只要低于5000V/m和100μT的数据,其辐射值均在安全范围内。
 
测试表明,电动车的辐射远没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辐射大。况且,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已经考虑到电池辐射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等都进行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再以腾势纯电动汽车为例,其主驾辐射为0.88μT,副驾为0.85μT,后排座位从左到右分别为0.47μT、0.43μT和0.39μT,综合来看车内各部分的电场辐射小 于5V/m,磁场辐射小于1μT,远远比手机和手提电脑等日常设备的电磁辐射要低的多。而其他如特斯拉、宝马i系列、雷克萨斯CT系列等的电磁辐射也属于安全范围之内。
继续阅读
基于PHEV汽车电机冷却系统热管理策略优化

针对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 PHEV) 设计了一套热管理系统,来保证其动力系统、电池系统、空调系 统在各工况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通过虚拟仿真分析技术,对动力系统中的电机冷却系统在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评估了电机冷却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另外,考虑到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对电机冷却系统中电动水泵及其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春秋季、夏季环境的城市循环工况,电动水泵能耗分别降低了 54% 和 85% ,能耗降低明显.

新能源汽车的漏电传感保护技术

充电桩中的电流传感器能够准确对关键系统环节上的电流进行测量,及时发现和报告内部异常情况,如漏电,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以下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芯片产业链、电动汽车充电漏电传感原理以及电动汽车漏电传感保护。

鹏城实验室基于光学透明电磁汇聚玻璃完成卫星信号室内渗透初步试验

近日,由鹏城实验室6NT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南玻集团相关团队(下称“联合团队”),研制了一款基于窗户玻璃的光学透明电磁汇聚玻璃,并运用此款玻璃初步完成了卫星电视信号的接入试验(如图1)。该款电磁玻璃中心频点为11.5G、3dB带宽5GHz、透光度约75%、尺寸450mm*550mm、最大聚焦增益26dB,在中星9号卫星电视真实测试场景下,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1080P高清视频接收。

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车的总装工艺

在举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为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方面,逐年严重,雾霾城市数量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造成雾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增多汽车保有量,大量汽车排放尾气,使得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各汽车制造企业都积极尝试生产新能源汽车。文章就主要研究了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总装工艺特点,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提供帮助。

浅析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端子压接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自然有不少目光聚焦于高压线束。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神经网络,不同于低压线束,高压端子通过电流较大,容易产生发热现象,导致端子机械强度和线束绝缘性能下降,同时引起导体氧化进一步加剧发热等问题。而高压端子压接既需要考虑压接的可靠性,又需要考虑压接处具有较低的温升。本文便主要讲解冷压接对端子温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