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中的BWP简介
BWP的作用:
①对接收机带宽(如20MHz)小于整个系统带宽(如100MHz)的UE提供支持。
②通过不同带宽大小的BWP之间的转换和自适应来降低UE的电量消耗。
③通过切换BWP可以变换空口参数集(Numerology)。
④根据话务需求来优化无线资源的利用,并降低系统间的干扰。
⑤载波中可以配置不连续的频段。
⑥载波中可以预留频段,用于支持尚待定义的传输格式。
BWP配置参数及举例:
BWP自适应(TS38.300)
目的:
-
支持低带宽能力UE能够在大系统带宽小区中工作;
-
使UE以低功耗监听或发送控制信道(如在低数据周期),而能够在数据高发周期以大带宽接收或发送;
-
适配不同的numerology(参数集)。
图中配置了3种不同的BWP:
-
BWP1:40MHz带宽,SCS为15KHz;
-
BWP2:10MHz带宽, SCS为15KHz;
-
BWP3:20MHz带宽, SCS为60KHz。
T1: 系统初始配置给UE的BWP-1对应的带宽是40MHz, 每个个PRB占用15KHz。
T2:当系统感知到UE的业务量降低时,通知UE使用BWP-2执行业务。 BWP-2的带宽是10MHz,每个PRB占用15KHz。这期间UE使用较低的带宽,UE消耗的功率随之降低。
T3:当UE需要执行特定类型的业务,需要特殊的子载波带宽时,系统配置BWP-3给UE。
参考资料:
Understanding the 5G NR Physical Layer, Keysight
https://news.rfidworld.com.cn/2018_07/694d080e11a8029f.html,5G物理层技术之-5G工作带宽,来源:网优俱乐部
https://blog.csdn.net/jxwxg/article/details/80201788, 5G NR BWP 介绍
www.sharetechnote.com
TS 38.211
TS 38.213
TS 38.321
TS 38.331
以5G为代表的Sub 6G通信射频系统非常复杂,尤其是那些需要使用高载波频率和宽频带的新技术,包括载波聚合、Massive MIMO等。为此,很多半导体公司在技术上全面开花希望利用先进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应对甚至引领新一代的通信技术需求。以ADI为例,该公司全面拥有GaN、GaAs和SiGe以及28纳米CMOS等完整工艺,努力打造更具高集成度、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整合系统解决方案。 然而,在下一步的5G系统部署以及高端测试应用和卫星及航天应用中,无疑以高带宽和大功率为优势的GaN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在进入许多应用
当谈到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天线时,有很多知识都是经验性的。众所周知,这个领域有很多理论——有解释点电荷辐射方式的(麦克斯韦方程),有解释匹配需求的(微波理论),还有解释偶极子天线辐射方式的——但这些定律基本上都无法解决天线设计的实际问题。本文将从物理层面对无线电子设备如何工作分享一些直观认知,希望帮助读者更广泛地了解天线设计和匹配网络,并强调最佳实践的价值以及来之不易的学问。
Qorvo公司新推出的增强型mmWave Spatium®放大器可在紧凑型包络中提供出色的组合效率和带宽,适用于卫星地面基站、5G基础设施、雷达和电子战等高性能应用。
国内四大运营商到底给2G,3G,4G和5G使用了哪些频谱,分配了多少带宽?这直接决定了不同制式的覆盖和容量。
5G 正裹挟着万亿级的移动产业链和千万级的就业机会向我们迎面扑来,一时通信武林风起云涌,江湖群雄趋之若鹜,超过 81 个国家中多达 192 个运营商宣布投入 5G。规范层面,从 17 年 12 月份 5G NSA 冻结以来,物理层规格在一步步形成,整个 R15 规范侧重于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高可靠超低延迟通信(uRLLC)。这些新规范给器件和元件设计人员带来诸多新的挑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 5G 设备设计和测试最主要的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