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系数(Noise Figure):射频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

分享到:

当你想到“噪声” ,通常你会认为噪声来自外面的某个地方。这话也没错,但是有一部分噪声是由组件(DUT)本身产生的。除非设备工作在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 ,否则物体本身总会发出这样的噪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忽略这种噪声,主要是因为噪声强度不大,不足以干扰正常的信号。
 
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噪声产生的组件本身。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规格来测量 、管理、 控制这种类型的噪声,这个指标被称为“噪声系数”。物理噪声系数和噪声系数指标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噪声系数(Noise Figure)是对数标度(分贝) ,噪声因子(Noise Figure)是线性标度。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噪音数字的一些细节。假设你有一个虚构的设备,它的增益为1,这意味着它不能放大任何进入设备的信号,并且它完全受到任何外部噪声源的保护。假设您输入如左图所示的输出,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输出。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是的...... 我没有看到任何不同的大小的信号峰值,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设备增益1。那噪底呢?你会注意到输入的噪底和输出的噪底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既然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完全不受外界噪声干扰的理想设备,我们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噪声是由设备本身(Device Under Test)本身产生的。噪声系数表征的就是这种设备的内部噪声大小。
 
我们如何用正式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噪音数字?如果器件的增益总是1,最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输入噪声和输出噪声之间的差值”。但是,如果增益不是1(大于1) ,只看噪声级别的差异,你不知道增加的噪声级是由于放大还是内部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内部噪声产生的更好方法是比较信噪比(信噪比) ,如下所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称为“噪声因子”--Noise Factor的指标,定义为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如下所示。
 
噪声因子的定义:
 
噪声系数只是噪声因子的对数值。
 
NF单位是dB,NF(dB)一定大于0,也就是说经过新系统,噪声一定会增加,且信噪比一定会变差。
 
噪底可以从增益(G)、输入噪声(Ni)和内部产生的噪声(Na)导出,如下所示。
 
无论您使用何种方法,一旦获得了噪声因子,计算噪声系数(Noise Figure,简称NF)就变得自动化。只需使用如下的对数尺度即可。
 
考虑一个级联系统的噪声因子计算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级联放大系统,由两个放大器组成,分别是G1和G2。我们已经通过测试获得了每个放大器的噪声因子,分别为NF1和NF2。现在我们想计算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
 
根据级联系统的噪声因子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系统的噪声因子 = NF1 + (NF2 - 1) / G1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级联放大系统的噪声系数。
 
假设NF1 = 1.8,NF2 = 2.5,以及G1 = 10。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系统的噪声因子 = 1.8 + (2.5 - 1) / 10 = 1.8 + 1.5 / 10 = 1.95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第一级的增益足够高(G1 = 10)的情况下,第一级的噪声系数1.8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
继续阅读
电磁场技术赋能:合路器波束合成技术的创新

合路器波束合成技术主要基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信号的合并。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多个信号源的相位和功率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和结构,将多个信号合并成一个输出信号。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信号源的噪声、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以及合路器本身的非理想特性等,都会引入一定的噪声。

合路器波束合成噪声:优化策略与关键技术解析

降低合路器波束合成噪声的核心在于优化信号处理流程和减少干扰因素。精确校准合路器参数、采用先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优化物理结构和布局是关键方法。此外,多天线技术和波束赋形技术的结合能显著提升信号强度、提高频谱利用率、提升网络容量并减少小区间干扰,从而有效降低噪声。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稳定且广覆盖的通信服务。

噪声:射频工程师的挑战与探索

在射频工程的世界里,噪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它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潜藏在射频链路的各个环节中,影响着器件、电路乃至整个系统的性能。作为射频工程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噪声的本质,掌握其规律,并寻找降低噪声干扰的方法。

超宽带技术:重塑无线通信的新纪元

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崭露头角,成为了引领无线通信新纪元的创新力量。UWB技术通过直接调制具有陡峭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激脉冲,实现了GHz量级的带宽,解决了传统无线技术中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UWB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现代工业的“智慧之眼”及其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工业发展的浪潮中,一项名为机器视觉的革新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崭露头角。根据美国自动成像协会(AIA)的权威定义,机器视觉是一种融合了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技术,通过捕捉并处理图像信息,为工业设备提供精确的操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