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系数(Noise Figure):射频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

分享到:

当你想到“噪声” ,通常你会认为噪声来自外面的某个地方。这话也没错,但是有一部分噪声是由组件(DUT)本身产生的。除非设备工作在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 ,否则物体本身总会发出这样的噪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忽略这种噪声,主要是因为噪声强度不大,不足以干扰正常的信号。
 
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噪声产生的组件本身。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规格来测量 、管理、 控制这种类型的噪声,这个指标被称为“噪声系数”。物理噪声系数和噪声系数指标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噪声系数(Noise Figure)是对数标度(分贝) ,噪声因子(Noise Figure)是线性标度。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噪音数字的一些细节。假设你有一个虚构的设备,它的增益为1,这意味着它不能放大任何进入设备的信号,并且它完全受到任何外部噪声源的保护。假设您输入如左图所示的输出,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输出。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是的...... 我没有看到任何不同的大小的信号峰值,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设备增益1。那噪底呢?你会注意到输入的噪底和输出的噪底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既然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完全不受外界噪声干扰的理想设备,我们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噪声是由设备本身(Device Under Test)本身产生的。噪声系数表征的就是这种设备的内部噪声大小。
 
我们如何用正式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噪音数字?如果器件的增益总是1,最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输入噪声和输出噪声之间的差值”。但是,如果增益不是1(大于1) ,只看噪声级别的差异,你不知道增加的噪声级是由于放大还是内部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内部噪声产生的更好方法是比较信噪比(信噪比) ,如下所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称为“噪声因子”--Noise Factor的指标,定义为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如下所示。
 
噪声因子的定义:
 
噪声系数只是噪声因子的对数值。
 
NF单位是dB,NF(dB)一定大于0,也就是说经过新系统,噪声一定会增加,且信噪比一定会变差。
 
噪底可以从增益(G)、输入噪声(Ni)和内部产生的噪声(Na)导出,如下所示。
 
无论您使用何种方法,一旦获得了噪声因子,计算噪声系数(Noise Figure,简称NF)就变得自动化。只需使用如下的对数尺度即可。
 
考虑一个级联系统的噪声因子计算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级联放大系统,由两个放大器组成,分别是G1和G2。我们已经通过测试获得了每个放大器的噪声因子,分别为NF1和NF2。现在我们想计算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
 
根据级联系统的噪声因子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系统的噪声因子 = NF1 + (NF2 - 1) / G1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级联放大系统的噪声系数。
 
假设NF1 = 1.8,NF2 = 2.5,以及G1 = 10。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系统的噪声因子 = 1.8 + (2.5 - 1) / 10 = 1.8 + 1.5 / 10 = 1.95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第一级的增益足够高(G1 = 10)的情况下,第一级的噪声系数1.8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
相关资讯
射频天线入门必读:偶极天线的结构、优势与适用场景

偶极天线是无线通信中最基础的天线类型之一,由两根对称的半波长导体臂组成,具有结构简单、无需接地的特点。凭借可靠性和适应性,偶极天线在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理解天线原理的经典范例。

扩频通信:从原理到应用,如何引领通信技术不断变革?一文揭秘

扩频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中地位关键,它通过特定编码使传输带宽远超信息实际所需,以独特原理实现信号的扩频调制与接收解扩。其包含直序、跳频、跳时及线性调制扩频等多种类型,如今在民用通信各方面广泛应用,未来还将在频谱利用等方面持续创新。

射频PA频繁烧毁:原因大起底与风险规避指南

射频PA负责放大低功率射频信号以满足信号传输需求,但其频繁烧毁问题突出。这源于电源电压波动、阻抗不匹配、散热不良等因素。规避风险需采用稳压及过压保护电路、优化天线与射频匹配网络、改善散热设计及安装温控装置等措施。

当 RFID 读写器遇上低温:性能调优全攻略

在数字化时代广泛应用的 RFID 技术,于低温环境下面临电子元件性能下降、射频信号传播改变、材料性能劣化等挑战,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对此,需从设备选型(选专业低温型读写器等)、安装位置优化(避开冷源等)、建立运维体系多维度应对,加之技术创新,未来有望凭 MEMS 等技术实现更优低温适应,助力前沿领域探索。

RFID读写器使用误区大盘点,你中招了吗?

在物联网发展浪潮中,RFID技术应用广泛,但其核心组件RFID读写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误区。如忽视读写器与标签兼容性、对金属和液体干扰估计不足、误判有效读取距离、未有效应对多标签冲突以及忽视定期维护等。这些误区制约读写器性能,影响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