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了解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供应链中的两大应用场景
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的原理是在特定的标签上使用一块小型的计算机芯片,将芯片上的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给电子读取器,然后再传到互联网上。如果我们把标签贴在货物上,就可以追踪它的位置,并记录点到点的移动。因此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解决仓库找货难的痛点。
RFID早在1980年代就被应用于商业活动,从科技发展角度来看,它已经是很古老的技术了。许多人对RFID的认知也仅停留在仓库货物定位上面。
虽然很早开始商用,但RFID在供应链应用中发展得比较缓慢。阻碍RFID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成本,在每件货物上都贴上芯片标签,代价不菲,以前只有少数行业才会舍得投入,比如奢侈品和高科技产品。
技术虽然很好,但是大家都要掂量下钱包,只有当RFID的成本降到很低的时候,才能迎来大面积推广的一天。
现在,一些服装品牌已经在国内的线下门店推行无人收银模式,顾客可以在收银台自助完成扫描衣物和付款的步骤,背后的黑科技就是RFID。
服装店在每件衣服吊牌标签里嵌入了RFID芯片,这说明现在的RFID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了,在国外大规模使用的成本只有人民币三毛钱左右。
某服装品牌使用的RFID标签,圈出来的地方就是芯片,在灯光之下隐约可见。
随着成本的大幅降低,RFID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和供应链领域迎来了再次发展的良机。
据统计,2021年的全球RFID市场约为107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或将增长到174亿美元。这个预测模型的依据是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许多制造企业增加了RFID的应用,用来提高生产力。还有大量医疗机构也采用了RFID产品。RFID的成本效益越来越高,投资回报也相当可观。
二基本原理
RFID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自动识别技术,标签上的信息非常可靠,相关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数据获取全自动完成。
RFID一个显著特点是标签可读取、可修改,信息可以在标签和读取器之间来回传输,这个功能极大地丰富了RFID的应用场景。
读取器通过天线获取了标签上的数据,把特定商品的具体序列号转换为可用的信息。
RFID和普通条形码最大的区别在于巨大的信息量,特别是交易数据,商品在哪里生产的、通过哪个渠道分销的、在哪个门店完成配送或者销售的,这些信息都可以被记录,帮助商品实现防伪和追踪功能。由于RFID具有追踪货物的功能,帮助我们实现了库存的可视性。
RFID标签分为无电源和有电源两种。无电源也叫做被动式标签,主要是依靠读取器提供一个能量场,当标签进入这个区域就会被“唤醒”,然后对读取器作出回应。无源模式只有较小的读取范围,并需要处于确定的区域才可使用。
上文中提到的服装店无人收银就属于这种情况,一旦离开这个范围,标签信息是不能被获取的。无源RFID的优点是成本相对便宜许多,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某服装品牌线下门店的自助收银台,把衣服放入扫描框内,就可以自动识别出所有商品,但离开这个空间就扫描不出了。
在有电源模式中,标签中的电池被用来提高标签的有效工作范围,并支持比无源标签更多的功能,如温度感应。有源标签可以独立工作,所以标签本身可以传输和接收数据。
由于它们携带了电源,可以更远距离地传输数据。有源标签的缺点是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三使用场景
1.产品追溯和召回
RFID技术可以应用在产品追溯和召回过程中。食品召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顾客在吃了食物后生病了,RFID可以追踪到该批食品的生产加工厂、农业产区,甚至是具体的农场。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来说,大规模地召回耗费巨大,而且效果不佳。与其从所有销售渠道中召回产品,企业更想确切地知道是哪些批次的产品有质量问题,他们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在汽车制造行业里,RFID支持零部件召回的可追溯性。1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多条召回公告,涉及梅赛德斯-奔驰、一汽-大众奥迪、奇瑞艾瑞泽5、上汽通用五菱宏光等多个车企及品牌,共1.37百万辆。
使用RFID技术,汽车制造商就可以确切地知道质量缺陷零部件用在了哪辆车上,因此有可能更精准地锁定生产批次,花费更少的成本进行召回。
2.库存可视性
对于供应链管理者来说,RFID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仓库管理和简单的定位功能,它的主要应用是实现库存的可视性。
我们需要掌握货物从制造到销售的全部库存情况,制造工厂需要知道原料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抵达工厂。分析在制品的数量,可以帮我们分析系统中的瓶颈问题。
线上和线下门店需要了解成品SKU的实时库存情况,这对于电商和零售企业就是一种刚需。
RFID可以实现以上的这些需求,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库存管理的分析工具,并且提供库存可见性,这项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库存准确性、减少缺货风险、开展全渠道销售、提升客户体验和防止货物被盗。
在汽车制造行业里,长期以来都是使用条码标签扫描的方式,来识别零部件和库存。但是,随着新车型越来越多,零部件数量也随之增长,多种车型混合在一起共享生产线,运营复杂性很高。
使用标签和手工扫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在生产效率、准确性和库存可视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RFID标签非常适用于汽车生产,它们可以被嵌入在零件中,或是包装物和托盘上,相关信息都可以被读取。随着供应链上的节点实现数字化连接,库存信息可以在供应商、3PL和工厂之间传输。汽车制造商可以快速、无缝地把零件数据链接到ERP和MES制造执行系统上,从而实现了智能制造。
总结一下,RFID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项技术在今天看来仍没有过时。它的应用场景很广泛,库存管理是它在供应链领域大展身手的舞台。
RFID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库存分析、控制和管理库存。虽然RFID功能很强大,但它未必适合所有用户。一般来说,库存结构越复杂,商品价值越高,企业对库存可见性需求越强,就越需要使用RFID。
PLC是一种具有微处理器的数字电子设备,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逻辑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加载存储器内存储与运行。可编程控制器由内部CPU,指令及数据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电源模块、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块化组合成。PLC可接收(输入)及发送(输出)多种类型的电气或电子信号,并使用他们来控制或监督几乎所有种类的机械与电气系统。
Web3.0意味着智能机器广泛参与到网络过程中来,凭借其中两个关键词——智能和广泛,有人把Web3.0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在Web3.0广泛的智能机器加持下,未来所有的社会活动、商业活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将发生深刻的改变,大量的新事物和新模式将会诞生,大量新的商业机会将会涌现。
近年来,随着AR,VR,虚拟试衣,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兴起,三维重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维重建技术的重点在于如何获取目标场景或物体的深度信息。在景物深度信息已知的条件下,只需要经过点云数据的配准及融合,即可实现景物的三维重建。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深层次应用研究也可以随即展开。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深度数据获取、预处理、点云配准与融合、生成表面等过程,把真实场景刻画成符合计算机逻辑表达的数学模型。
接线是PLC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选择电缆、清洁接口还是固定电线等方面,我们都需要十分注意。正确、稳定和可靠的接线,有助于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并最大程度降低由于接线不良导致的操作事故发生。
随着WLAN技术的发展,家庭、企业等越来越依赖Wi-Fi,并将其作为接入网络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出现新型应用对吞吐率和时延要求也更高,比如4K和8K视频(传输速率可能会达到20Gbps)、VR/AR、游戏(时延要求低于5ms)、远程办公、在线视频会议和云计算等。虽然最新发布的Wi-Fi 6已经重点关注了高密场景下的用户体验,然而面对上述更高要求的吞吐率和时延依旧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为此,IEEE 802.11标准组织即将发布一个新修订标准IEEE 802.11be EHT,即Wi-Fi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