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华为验证THz和E-band传输关键技术

分享到:

5G商用已经一段时间了,在大家还没有完全适应5G节奏的时候,6G的研究已经进行很久了。6G将提供通用、高性能的无线连接和极致的体验,在速度上可与光纤通信相媲美,实现Tbps级的峰值速率,6G将实现每秒万兆到千万兆比特的用户体验速率,亚毫秒的时延,10倍于5G的连接密度,厘米级定位精度,毫米级成像精度,以及差错可控的端到端系统可靠性,实现未来各种以人为中心的沉浸式业务,以及各类垂直行业的全数字化转型和生产力升级。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对容量需求的持续增长,毫米波组网在6G时代将全面普及。毫米波在E-band有高达10GHz的连续可用频谱(66~76GHz),在中短距离移动环境下提供沉浸式极致用户体验。此外,亚太赫兹到太赫兹频段,也成为6G研究的热点频段,毫米波、太赫兹除了在提供极致速率通信的同时,也是高性能无线感知的最佳频谱,而成为6G终端和边缘站点通感一体应用的主力频段。
 
除了在中低频段上进行频谱效率提升的各项无线根技术创新之外,华为6G研究团队在E-band频段和太频段超高速率传输上也研究和积累多年,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下面介绍华为6G研究团队基于E-band和THz频谱进行超高速率通信关键技术验证的阶段性结果。这些新的通信频谱和技术让6G极致通信体验从理论走向实现。
 
THz和E-band
 
E-band高容量多用户接入通信
 
为了验证E-band频段在高容量方面的优势,华为6G研究团队在器件、天线、封装及算法方面取得创新技术突破,自研了单芯片8通道的相控阵芯片,单通道输出功率13dBm;创新研究了基于非规则阵列的一驱多相控阵列天线,并基于LTCC(低温共烧陶瓷)工艺实现与有源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同时,基于创新的光电转换接口技术(图1)、基于RB/RBG级的多用户MIMO技术、以及多通道模拟FDM信号带宽提升技术,在室内场景下完成单站多用户接入测试(图2),实现了单用户吞吐超过22Gbps,多用户系统容量超过210Gbps的测试结果(图 3),为业界多用户接入系统最高容量记录,验证了E-band频段作为超高容量接入的关键技术及可行性。 
 
THz和E-band
图1 毫米波E-band光电转换接口技术
THz和E-band
图2 毫米波E-band室内多用户测试场景
THz和E-band
图3 毫米波E-band室内高容量测试结果
 
E-band 高容量高速车载移动通信
 
华为于2022年6月在成都华为6G外场完成了6G E-band V2X外场测试。测试场景如图4所示,来自车载摄像头、传感器的数据通过上行信道传至基站,云端使用超大算力完成多车协同调度等决策后,通过下行信道将决策信息发回车辆,车辆根据决策信息完成相应的驾驶动作。该测试使用E-band 72GHz频段,800MHz带宽。如图5所示,该测试在Hyper-Cell高速移动场景下实现了上行2.2 Gbps、下行360 Mbps的微秒级时延稳定传输,充分验证了E-band赋能云基自动驾驶等高吞吐、高可靠、低时延场景的可行性。华为使用超大吞吐、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无线传输保障了云基自动驾驶的可靠性,降低了自动驾驶对车端处理性能的要求,也为6G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多车协同提供了无限可能。
 
THz和E-band
图4 E-band 移动测试场景示意
THz和E-band
 图5 外场移动性测试结果
 
E-band低功耗短距通信
 
华为6G研究团队在毫米波70GHz频段,验证了室内短距(如10m)场景,利用E-band无线通信替代所有有线短距连线方式来传输4K-VR业务的可行性。测试场景如图6所示,该测试实现了超过10Gbps吞吐率、亚毫秒级时延的高速短距传输。图7为实时测试结果。同时,通过突破以下多种先进技术,使整机理论功耗低于560mW。
 
面向Tbps级高吞吐率的超低功耗Polar编解码技术:结合极简代数译码方法,替换中等码率外码,大幅简化SC译码流程的同时显著提升译码吞吐率,相对传统短距编码方案降低80%芯片面积。
 
低功耗1比特ADC(模数转换)技术:利用有限数量的ADC比特,可以大幅削减射频链路的功耗。接收侧利用过采样的过零调制,可以进一步提升整机的频谱效率。
 
高速短距相控阵天线与智能波束扫描技术:全新设计的双极化子阵相控阵天线,实现双流数据的高速传输,结合基于快速树搜索的智能波束扫描算法,使得在高移动性场景下精准调整波束方向成为可能。
 
高效硅锗大天线阵列的封装天线技术AIP(antenna in package):大规模高增益不规则阵列天线可封装在手机规格的LTCC模块中,使微型的AIP也可以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中。
 
THz和E-band
图6 E-band 室内短距测试场景
THz和E-band
 图7 E-band室内短距测试实时结果
 
太赫兹超高速率通信
 
太赫兹频段可提供超大带宽的频率资源,因此,太赫兹通信被认为是达成6G 太比特每秒(Tbps)通信速率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有望应用在中短距离超高速无线传输,固定无线接入,高速无线回传等场景。同时,利用太赫兹通信信号的带宽超大的特点,在网络和/或终端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高分辨率感知等通信感知一体化场景,也是太赫兹通信应用的重要扩展方向。华为6G研究团队,在太赫兹关键核心器件、信号处理、系统架构等研究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自主研究高效率高性能射频器件(混频器、振荡器、放大器等)和高性能调制器件,创新研究MIMO多用户技术、低量化精度低复杂度超宽带信号处理等技术,率先实现220GHz太赫兹频段通信原型系统,完成室内短距离(15~55m),室外300到750米中距离(图8),室外3.5公里远距离,(图9),SISO,4*4 MIMO, 单用户和多用户等多个典型通信场景的系统性能验证。峰值速率达240Gbps,频率效率达17.19bps/Hz,创业界最高纪录,并验证了太赫兹通信在通信距离、空口容量、实现复杂度、频谱效率等综合因素下的系统技术可行性。太赫兹通信技术测试也是2022年8月以来,在工信部指导下,IMT-2030(6G)推进组开展的6G技术试验中的关键测试项。 
 
THz和E-band
图8 太赫兹通信原型样机中远距离测试场景
THz和E-band
图9 太赫兹通信原型样机远距离多用户测试场景
 
在开拓和探索6G无线根技术创新方向,华为研究团队持续投入,与产业开展广泛合作,在围绕毫米波E-Band频段,进行多用户峰值速率,短距低功耗,车载高速移动的测试和深入的技术评估,围绕亚太赫兹及太赫兹频段,进行长距峰值速率测试,感知成像测试,以及在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可行性测试。6G将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为一,以人为中心的极致通信体验将创造全新的元宇宙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旅行带来全新的可能。面对挑战,创新永无止境。为实现6G随时随地极致通信体验的愿景,期待与业界携手迎接挑战。
继续阅读
加强先进芯片制造:散射检测仪与CD-SEM的结合为关键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迭代更新,对于芯片检测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传统的制程检测方法中,传送带承载芯片逐一通过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检测,但这种方式存在检测精度低、追溯性差等问题。为此,散射检测仪和CD-SEM结合应运而生,成为目前先进芯片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散射检测仪和CD-SEM结合的原理、优势及应用情况,探讨其在先进芯片制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浅谈射频环行器

对于射频工程师来说,射频环行器是有很多应用的,在整个电路设计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是将进入其任一端口的入射波,按照由静偏磁场确定的方向顺序传入下一个端口的多端口器件,又叫射频隔离器。射频或微波环行器或隔离器是通常具有三个,有时是四个端口的设备,它们用于射频系统设计,需要将电源从一个端口传输到另一个端口,同时将电源与另一个端口隔离。

还在为射频电路设计犯愁吗?看这一篇就够了

电路设计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是学无止境,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自己精通所有的电路设计,即使是最自信的设计人员,对于射频电路也往往望而却步,因为它会带来巨大的设计挑战,并且需要专业的设计和分析工具。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在射频 PCB 设计中的一些技巧,帮助你事半功倍。

车际互联,出行多元

智能汽车是目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与传统汽车相比,它不仅在驾乘体验上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高效的服务,还可以实现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和云端等设备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个智慧出行的生态系统。因此,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被称为“新四化”,即电气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其中,网联化是这场变革的基础和核心,指的是汽车通过各种通信技术与车内设备、车际设备和云端设备进行车联网,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

CAN报文自定义协议转发操作原理与步骤

在CAN总线通信的应用领域中,很多客户需要将CANID放在CAN报文中,这样更方便接入不同的设备,有利于用户通过模块更方便地组建自己的网络,使用自定的应用协议。但是要实现这样的应用,用户往往需要不停地去修改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