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物联网技术:创新引领,开启定位新篇章

分享到:

物联网时代,RFID技术作为人与物、物与物“交流”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像物联网的敏锐触角,使得每个物体都能被自动识别,为构建智能物联网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RFID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RFID技术的通信距离受限,且容易受到干扰。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收发一体全双工架构,自干扰和异系统互干扰问题严重。此外,标签的接收灵敏度较低,加上RFID频段发射功率的限制,导致通信距离不足,难以满足大规模组网的需求。RFID技术的部署和运维成本高昂。由于通信距离受限,通常需要依赖人工手持或卡口式部署读写器进行盘点,难以实现自动化盘点功能。这不仅增加了部署成本,还降低了运行和维护的效率。
物联网
 
传统RFID技术不支持定位功能。这使得对标签的位置追踪和定位变得困难,无法满足物联网应用中对物体位置信息的精确需求。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通过优化RFID系统的架构和算法,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距离;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其他技术如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与RFID技术相结合,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物联网应用。
 
在物联网领域,传统的RFID技术面临诸多挑战,如通信距离短、读写器间干扰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无源物联技术的新型无源物联网方案。这种方案在不增加标签成本、功耗、复杂度和体积的前提下,实现了通信距离的延长、读写器间干扰的降低,并支持低成本大规模组网以及对标签的定位。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攻克几个关键技术难题。首先是联合干扰抑制,这包括站间联合干扰抑制和空口技术增强。通过站间资源协同与联合调度优化,可以规避读写器间的干扰。同时,利用蜂窝通信的多天线波束赋形、正交载波等技术,提升接收灵敏度,进一步避免读写器间的互干扰。这些技术使得无源物联网站点能够实现室外200米、室内20米的覆盖,满足不同组网需求。设计了极简的协议栈与信令,以降低功耗和成本。这种协议栈同时适用于无源和半无源标签,支持蜂窝网空口数据收发。无源标签的功耗达到1uw级,无需挂载电容;而半无源标签的功耗为100uw级,可以支持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上报。这种设计使得标签的复杂度、功耗和成本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空口协议栈与信令设计上,我们也进行了大幅精简。标签仅需支持应用层、NAS层(可选)、RRC层、MAC层和PHY层。同时,我们复用了LTE/NR的信号波形生成方式和物理层参数,保持无源物联网信号与LTE/NR信号的子载波正交,从而减小干扰,确保两者能够共存。如今,通过将蜂窝物联网与5G定位技术相结合,我们得以实现米级精度的室内外定位方案,而且成本更低。这与传统的NR蜂窝系统定位方式有所不同,后者主要依赖于PRS和SRS参考符号。但无源物联网由于标签的解调能力和窄带频谱限制,不能支持大带宽参考符号的复杂解调。因此,我们提出了通过多站密集组网的方式,联合确定标签位置的新思路。
 
在产业生态方面,为了推动新型无源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RFID芯片和标签生态。同时,在设计新技术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对标签芯片实现复杂度、功耗和成本的影响,确保新技术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随着工业、物流、医药、电力等多样化场景的数智化建设不断推进,对物联网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资讯
应对5G复杂性:理解射频前端设计中的“功率等级2”

伴随更多频段的增加和愈发复杂的移动设备出现,蜂窝通信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随着4G和5G的部署,3GPP的最新规范已将PC2引入FDD频段,更高的发射功率水平也由此带来了与之相关的全新挑战。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PC2的基础知识,并深入探讨PC2如何随着这些新的5G部署而演进。

如何消除探针电容对电感测量的影响?深入分析与校正方法

探针电容对电感测量精度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频率接近电感谐振频率时。寄生电容与电感并联,改变了总电抗,导致测量误差。通过选择适当的测量频率和电容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这种误差,提高测量准确性。通过迭代优化频率,能够进一步提升精度,确保电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特别是在高精度应用场合中。

超宽带UWB技术:探索应用、优势与未来发展前景

超宽带(UWB)技术通过宽频带信号传输实现高数据速率、低功耗和高精度定位,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汽车行业等多个领域。UWB的抗干扰能力和短脉冲特性,使其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色,特别适合精准定位与实时数据传输。随着技术不断成熟,UWB有望在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嵌入式系统电源管理:从PMU到DVFS技术的全面解析

嵌入式系统电源管理技术在确保高性能的同时优化功耗,成为现代嵌入式设备设计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电源管理单元(PMU)、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电源模式优化等技术,系统能够根据工作负载智能调节电压、频率和功耗,从而提高能效。能量收集技术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自给能力,减少对外部电源的依赖。随着智能硬件的普及,电源管理技术将持续发展,推动嵌入式系统在性能和能效上的突破。

全面解析无线通信:从信号传输到功率控制,技术原理大揭秘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与多路复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本文详细介绍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路复用和功率控制等技术,揭示了它们如何提升无线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这些技术为无线网络的高速传输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