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射频开关:高功率射频设计的 “新宠”,解锁通信新可能

分享到:

在现代通信技术和雷达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功率射频设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 5G 基站的大规模建设到军事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对射频前端(RF FE)的性能要求达到了近乎严苛的程度。在这个复杂且关键的系统中,射频开关作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性能优劣宛如 “命门”,直接左右着整个系统的表现。曾经,PIN 二极管技术在大功率射频前端设计的舞台上独领风骚,然而,随着技术浪潮的迅猛推进,它逐渐在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面前力不从心。就在此时,氮化镓射频开关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划破技术的长空,为高功率射频设计带来了新的曙光与无限可能。
 
射频氮化镓
 
回顾往昔,在频段数量有限、电路板空间相对充裕的技术发展初期,PIN 二极管技术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能,如在正向导通时呈现低电阻,反向截止时呈现高电阻的特性,能够较为轻松地满足当时相对简单的射频开关需求。其工作原理基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当正向偏置电压施加于 PIN 二极管时,P 区和 N 区之间的本征(I)层被注入载流子,从而使二极管导通,呈现出较低的导通电阻,允许射频信号顺利通过;而当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I 层中的载流子被耗尽,二极管截止,呈现出极高的电阻,阻止射频信号传输。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工作方式,在早期的射频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时光流转,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高功率基站和军事通信射频链路的需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当下蓬勃发展的 5G 基站为例,在 m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架构的强势推动下,远端射频头(RRH)的内部结构变得错综复杂。众多的射频前端模块如同密集的神经元,需要在极为有限的电路板空间内实现高效集成。并且,RRH 通常被安装在高耸的柱子之上,这一特殊的安装环境对设备的总尺寸和重量提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制要求。想象一下,数十米高的柱子上承载着的 RRH,如果尺寸过大、重量过重,不仅安装难度大幅增加,后期的维护工作也将变得异常艰难。同时,从能耗和散热的角度来看,射频前端的效率和总功耗对于管理总热耗散起着决定性作用。降低前端滤波器和射频开关的损耗,就如同为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散热负担 “减负”,不仅有助于减少总功耗,放宽散热要求,还能进一步推动射频前端朝着更小尺寸、更轻重量的方向发展,以适应 5G 基站大规模部署的需求。
 
将目光转向军事通信领域,其对射频链路的性能要求同样堪称极致。以典型的双功率放大器(PA)射频前端为例,其通常采用基于氮化镓的功率放大器,需要覆盖从 30MHz 至 2.6GHz 的广阔频段范围。在许多专有的军用软件定义射频系统中,连续的频率覆盖是实现灵活通信和复杂信号处理的关键要素,不可或缺。从理论计算来看,如此宽的频段跨度,覆盖范围达到 6.5 倍频程带宽,按照常规的频段划分方式,至少需要七个频段才能实现初步覆盖。然而,实际的工程实现远比理论计算复杂得多。由于谐波滤波器需要设置保护带,以达到对带内频率低端二次谐波的最小抑制要求,例如 30MHz 的二次谐波绝对不能落在第一频段内,否则会对正常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第一个频段往往需要人为设置保护带,比如设置为 30 到 50MHz,这看似简单的调整,却使得原本就复杂的频段划分变得更加精细和棘手。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规划和计算,最终为了实现从 30MHz 到 2.6MHz 的连续覆盖,频率范围不得不被精确地分成 8 个不连续的频段。在这个复杂的信号传输与处理过程中,射频开关肩负着将射频信号精准路由到适当的谐波滤波器,以及合并信号并再次路由到天线的关键使命。它如同通信系统中的 “智能交通指挥员”,确保每一个射频信号都能在复杂的频段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其性能的任何细微波动,都可能对整个射频链路的信号质量、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样充满挑战的技术背景下,氮化镓射频开关的优势如璀璨星辰般逐渐凸显。首先,开关插入损耗作为影响总功耗的关键因素之一,犹如系统能耗的 “水龙头”,其数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功率放大器所需的总功率大小。较低的开关插入损耗,意味着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损失更少,功率放大器无需输出过多的功率来弥补损耗,从而大大降低了其直流电能消耗。从技术原理上讲,氮化镓材料具有高电子迁移率,这使得电子在材料内部能够快速移动,减少了因电子散射等原因造成的能量损失,进而降低了开关的插入损耗。相比传统的 PIN 二极管开关,氮化镓射频开关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传统的 PIN 二极管开关在导通时,由于其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电阻损耗,而且在高频环境下,还会受到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插入损耗。而氮化镓射频开关凭借其独特的材料优势和先进的设计工艺,能够有效抑制这些不利因素,实现更低的插入损耗。
 
同时,在面对复杂的偏置方案和众多无源元件时,传统的 PIN 二极管开关在实现多频段和大频率范围内的多个射频前端集成时,犹如陷入泥沼,困难重重。传统的 PIN 二极管开关需要复杂的偏置电路来控制其导通和截止状态,这不仅增加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还占用了大量的电路板空间。而且,在集成多个频段的射频前端时,不同频段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也给 PIN 二极管开关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氮化镓射频开关则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和集成能力。氮化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场的特性,这使得基于氮化镓的射频开关能够在高电压、高功率的环境下稳定工作,并且能够承受更大的功率密度。同时,氮化镓射频开关的设计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大大减少了所需的无源元件数量,简化了电路设计,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此外,氮化镓材料本身所具备的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等优异特性,为射频开关在高功率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高功率射频设计中,信号的功率强度往往非常高,传统的开关材料在如此高的功率下容易出现击穿、老化等问题,导致开关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而氮化镓射频开关凭借其卓越的材料性能,能够在高功率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军事通信中的大功率雷达系统中,射频开关需要在瞬间承受极高的功率脉冲,氮化镓射频开关能够轻松应对这种极端工况,确保雷达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军事侦察和目标探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可以预见,随着 5G 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军事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对高功率射频设计的需求将如同汹涌的浪潮,持续增长且不断升级。氮化镓射频开关作为一种新兴的、极具潜力的关键技术,将在未来的通信和雷达领域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功率射频设计中面临的诸多棘手难题,如低插入损耗、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等,还将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引领高功率射频设计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氮化镓射频开关在高功率射频设计领域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潜力。它为现代通信和军事应用带来了更高效、更可靠、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推动高功率射频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氮化镓射频开关将在技术的磨砺中不断优化升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造出更多令人瞩目的可能,助力人类在通信和科技的道路上迈向新的高峰。
 
更多资讯内容,详见文章
相关资讯
氮化镓射频开关:高功率射频设计的 “新宠”,解锁通信新可能

现代高功率基站和军事通信对射频前端要求提高,传统 PIN 二极管开关难以满足。以军事通信射频链路为例,频段覆盖需求复杂,射频开关作用关键。氮化镓射频开关凭借低插入损耗、适应复杂集成等优势崭露头角,在高功率射频设计中潜力巨大,将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