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485|回复: 8

【设计秀】+船用雷达,大开眼界!求关注,求点赞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372

帖子

23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7
发表于 2015-7-10 1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船用雷达通常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显示器和电源5部分组成。
①天线:
早期用抛物面反射天线,现已为波导隙缝天线取代。天线辐射以水平线性极化为主;为提高雷达在雨雪中的探测能力,有的天线装有圆极化装置。发射和接收一般合用一个天线,由双工器(收发开关)转换。天线由马达驱动,作360°连续环扫。为保证方位测量精度和方位分辨力,天线波束水平宽度要窄,很多3厘米航海雷达在1°以内。为防止船舶摇摆时丢失目标,波束垂直宽度较宽,约为25°。
②发射机:
采用脉冲体制。脉冲宽度约为 0.05~2微秒。近距离档用较短脉冲,以提高距离分辨力;远距离档用较长脉冲,以增大作用距离。工作波段以X波段(9320~9500兆赫)和S波段(3000~3246兆赫)为主,这两种波段的雷达通常分别称为 3厘米雷达和10厘米雷达。在天线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有较高的方位分辨力,有利于近距离探测;后者受雨雪杂波和海浪杂波的干扰较小,电磁波经过雨区的衰减也小,如果发射功率相同,远距离灵敏度较高,有利于远距离探测。雷达同时安装这两种波段,可取长补短。
③接收机:
采用直接混频超外差式,设有海浪干扰抑制电路和雨雪干扰抑制电路。为防止相同波段的雷达干扰,有的雷达设有抗同频异步干扰电路。发射机和接收机组装在同一机柜内,合称收发机。
④显示器:
采用距离方位极坐标的平面位置显示,扫描线和天线同步旋转,有若干档距离量程可供选用。测距可用活动距标或固定距标;测方位可用电子方位线或机械方位圈。70年代出现的高亮度显示器,可不用遮光罩,白天在驾驶台正常光线下供数人同时观察。有的采用彩色显示器,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内容,使屏幕画面更醒目。
⑤电源:
早期 用变流机,现已普遍采用逆变器,也有直接用船电的。
QQ截图2015063011011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37

帖子

4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发表于 2015-7-10 12: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真够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346

帖子

5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3
发表于 2015-7-10 13: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我待会也找个来分享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346

帖子

5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3
发表于 2015-7-10 14: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发表了一个,求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2

帖子

5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1
发表于 2015-7-10 15: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楼上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37

帖子

4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发表于 2015-7-10 2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是不是有点手痒啊?快找一个让大家瞅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372

帖子

23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2: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浏览数那么多,回帖点赞那么少,大家快顶起来啊,我还有好东西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395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5-7-13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298

帖子

7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3
发表于 2015-7-14 16: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确实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F技术社区

GMT+8, 2024-11-3 11:54 , Processed in 0.102702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