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64|回复: 0

5G网络,是以用户位中心的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265

帖子

4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7
发表于 2018-6-21 2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也重塑着商业生态价值链。互联网思维影响着产品设计逻辑、服务提供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体验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移动通信历经2G普及、3G发展和4G繁荣,从语音、文字到图片、视频,不断提供新的信息交互方式,但由于流量激增,用户体验有所下降,实际业务体验常常不能令人满意:有时候要到窗口才能打通电话(基站边缘弱覆盖);在黄金周旅游景点刷不开朋友圈(动态人流密集,造成流量拥塞);手机信号很好却网速很慢(密集城区的信号干扰);追剧流畅,但视频通话却延迟卡顿(没有业务感知和差异化保障)。这些现象很多是受到覆盖不能灵活调整和网络架构刚性的限制,用户发起的业务被网络状况制约,而不是网络资源适应用户业务的需求。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正是5G从标准制定到技术实现致力于达到的目标之一。面向当前覆盖不均衡、动态局部热点、站间干扰、业务不感知等问题和挑战,5G网络在空口的资源调度、多站点的协同、业务分级保障和端到端网络切片等方面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围绕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


Massive MIMO实现面向用户的无线覆盖动态调整


传统无线网络覆盖强弱相对固定,只有增加站点和天线调整后进行改变,很难动态调整。5G网络采用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是提高频谱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可以使信号能量更集中,方向更精准,类似雷达的天线阵列,形成多个指向性好的波束。无线信号根据业务发生地点进行动态的调整,改善站点边缘区域覆盖和提升业务集中区域容量,站点下的信号强度不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用户热点、价值用户而实时调整,也就是"网随人动"。


Massive MIMO天线收发单元越多,形成的波束就越多,信号能量更集中,动态调整效果就更好。目前的工程技术已有效支撑64收64发天线的部署,波束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自由调整,不仅能完成针对地面目标的波束调整,也可以针对高层建筑、甚至低空无人机的业务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日前,中国电信与华为公司合作在5G深圳试验网进行了国内首个5G无人机的试飞,初步验证了Massive MIMO多天线对低空目标的覆盖和业务保障效果,并将围绕以用户业务为中心,进行基于AI的无线资源动态配置验证。
20180621112756.jpg
UCNC多站协同实现基于用户业务的站点资源动态整合

传统无线网络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基站为发起业务的用户服务,其他站点的信号就成为干扰,用户周边的资源不能有效协同整合起来为业务服务。5G网络UCNC(User Centric No Cell)技术,打破这种业务与站点绑定的模式,联合优选多个基站链路适配用户业务体验,提升有用信号,降低信号衰落和干扰。UCNC的核心思想是"user centric",即以用户为中心分配资源,避免由于不同小区PCI导致数据和控制信号的碰撞,打造以用户为中心、小区边缘零感知的网络。


网络切片实现面向用户业务的差异化保障机制


传统网络对业务和用户的感知不充分,网络架构相对刚性,不能随着业务的不同灵活配置相应的资源和保障机制。5G面向万物互联,业务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僵化的一张网显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将传统的网络基础平台进行云化,形成共享资源池;将网络功能进行了模块化,形成可灵活重构的组件;将网络架构进行分布化,形成满足低时延、大并发业务的能力。5G网络切片技术基于对用户业务的感知,通过统一的管理与编排对网络资源进行配置与调度,将网络功能重构和灵活部署,从用户业务的维度来组织网络资源,形成端到端的5G网络切片,提供业务场景所需的虚拟专用资源。今年初,中国电信、国家电网、华为公司共同发布《5G网络切片使能智能电网》产业报告。首次从5G行业应用视角出发,阐释了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行5G网络切片方案分析,探索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差异化业务保障机制。在6月7日由工信部指导、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20(5G)推进组主办的"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中,获取最佳5G应用一等奖。


面向5G应用场景如何配置利用好网络资源,以用户为中心保障业务体验,成为5G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充分发挥5G优势,低成本、高效建网,在保证业务能力和用户感知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投资与价值最大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F技术社区

GMT+8, 2024-4-20 14:57 , Processed in 0.0781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