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55|回复: 0

打造科学行业物联网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446

帖子

15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74
发表于 2019-11-21 1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联网改变世界。”过去几年里,类似的言论大热。


但凡和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例如NB-IoT、LoRa、eMTC等,也都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新闻里,出现在展会上。耳濡目染间“物联网”的概念已经为大众熟知。


不过,现实情况是,物联网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物联网落地难


2015年,《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显示,我国要加快大数据、云核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开展,鼓励新技能新业态新形式,推进传统工业生产、管理和推广形式革新。物联网等技术第一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可以预见的是,继核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之后,物联网将会促成新一轮技术革命。


近年来,物联网迅猛发展。根据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754.4亿台设备接入物联网。


据了解,物联网是一项综合性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将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将沟通从任何时间、任何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链接。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国内正逐步推向各个领域,但并未较多涉足实验室管理领域,即便有所涉足,也大多集中于上层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底层设备器材的信息化关注甚少。


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代表的实验室行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实验室运营管理依然停留在人力驱动,信息化程度极低,效率低下,这会造成数据的流失,流程可控性低,研发流程质量把控缺乏统一的管理恐惧。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科研需求。此外,传统手工统计数据的方式无法满足药企GxP等对数据完整性以及可追溯性的严格合规要求。


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科研人员耗费一系列脑力、体力,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手段,一步步开展。但是底层设备器材信息化的落后,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速度。以医药企业为例,整体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运营成本高 。单个新药研发成本高达29亿美元,若能提高药物研发过程信息化管理,可降低约40%成本。


这些问题也促使科研人员考虑底层设备器材的信息化。一般来说,打造一个物联网实验室需要建立三层结构,底层是传感器网络,中间层是数据传输通道,顶层则是一些应用。一般来说,一个实验室要想实现物联网,需要接入许多传感器和智能仪表,接着利用通信技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同时开发适配的应用。


由于实验室设备器材多样,其所要求的传感器和智能仪表也种类繁多,对应的通信协议也各有不同。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通信技术有Wi-Fi、RFID、NFC、ZigBee、Bluetooth、LoRa、NB-IoT、GSM、GPRS、3/4/5G网络、Ethernet、RS232、RS485、USB等。


相关的通信协议(协议栈、技术标准)包括Wi-Fi(IEEE 802.11b)、RFID、NFC、ZigBee、Bluetooth、LoRa、NB-IoT、CDMA/TDMA、TCP/IP、WCDMA、TD-SCDMA、TD-LTE、FDD-LTE、TCP/IP、HTTP等,如此繁杂的通信协议,使得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的连接成了一个难题。


此外,由于实验室作业环境信号屏蔽性强,监控保护对象价值高,且合规性、安全性、容错率要求高等特点。实验室在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过程中往往有非介入式、无破坏性的要求。


传统的物联网工程实施,采用的是传统工控方式的实施方案。但这一接入方式的一大特点就是成本高,全程都需要人员维护,大多数实验室资金有限,导致物联网工程难以落地。


因此提供一套低成本、低功耗、抗干扰、高效判断异常状态并配备智能化建议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成为实验室管理领域的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F技术社区

GMT+8, 2024-4-25 17:06 , Processed in 0.0683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