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0

[分享] 浅谈PCB的层叠结构设计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60

帖子

6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3
发表于 2022-10-19 16: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叠层的设计,就是电源层,地层以及信号层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距离关系。
通俗的讲,就是谁在上,谁在下,谁谁离的近一点,谁谁离的远一点。
那怎么确定三者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关系呢?
先记住以下几点:
(1) 电源层和地层不得已不要分开,相邻放置,且越近越好。因为这两层之间形成的平面电容,距离越近,电容越大,对电源的滤波有好处。
(2) 电源和地平面均能作为信号的参考平面,但是呢,优先选择地平面。
(3) 元件面下面最好是地平面,为器件提供屏蔽层,为顶层布线提供参考面。
(4)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保证信号的电流回路不会乱。
(5) 避免两信号层直接相邻,若实在没办法,走线尽量保持垂直。
(6) 还有考虑层压结构对称,要不板子容易弯曲。
4层板的叠层结构可以有下面三种方案。
图片 1.png
这三种方案中,优先选择方案1
关键信号优先选TOP层,因为在TOP层下面是GND层。
射频和高速信号,走线需要为50ohm,所以叠层厚度需要考虑阻抗控制。
GNDPWR层,一般是使用芯板,使其薄点,保证平面电容的去耦效果。
方案2的目的,是想屏蔽得好一点,所以把GND层和PWR层在最外层。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想要在这个叠层条件下,获得好的屏蔽效果,对使用其的设计有苛刻的要求。
像我们常规的,具有很多器件的设计,就不适合使用方案2.
GNDPWR面会由于元件焊盘的影响,变得极不完整,这就导致S1S2上的信号的回流乱乱的。同时,GNDPWR离的太远,去耦效果也大幅度下降。
方案3,和方案1类似。适用于主要器件在BOTTOM布局的情况,关键信号在BOTTOM层布线。
6层板的结构有下面4种方案。
图片 2.png
六层板时,优先考虑方案3.
布线层选择依次为S2,BOTTOM,TOP
主电源在第四层和第五层。
层厚设置上,增大S2PWR之间的间距(减小电源对S2的影响),缩小PWRGND2之间的间距(提升板间电容的去耦效果),缩小GND1S2之间的间距(减小电源对S2的影响).
方案1,优选布线层TOPS2,其次是S3BOTTOM。不过,有时候像射频布板,没有专门的电源平面,这时候,布线层就优选TOPBOTTOM层。
方案2,保证了电源和地平面相邻,保证了板间电容的去耦效果,但TOP,BOTTOM,S2,S3都在外面,只有S2有较好的参考平面。
方案4,适合对于少量信号有高要求的场合,因为S2上下都是GNDEMC性能最好。
八层板的结构有下面5种方案。
图片 3.png
优选方案2和方案3
方案2中所有的布线层都与地平面相邻,与方案1相比,减少了相邻布线层。
方案3与方案2比,将第七层由GND更改为PWR层,所以需要减少S4上的关键布线。
方案4,无相邻布线层,层压结构对称,但是PWRGND层远,电源平面阻抗较高。需要适当加大S2PW1PWR2S3之间的距离,缩小GND1S2GND3S3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让中间层的布线离电源层远点,离GND层近点。
方案5,电源和地平面相邻,有相邻布线层(s2,s3), S4的参考面是PWR层。如果底层关键布线少,且能控制S2S3的线间串扰,可以考虑该方法。
十层板的方案有如下4种。
图片 4.png
优选方案2和方案3.
方案3, 扩大电源层与布线层的间距(S2PWR1PWR2S4),缩小布线层和GND层的间距(S3GND2S4GND3)
主电源为PWR2层,其对应地为GND2层。
布线层优先选择S2,S3,S4,其次是S1S5
方案4:与方案3相比,少了一层布线层,但是EMC性能好。如果不考虑成本的话,优先选择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F技术社区

GMT+8, 2024-4-28 12:49 , Processed in 0.08272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