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天线调谐器的 ESD 规范

分享到:

如同其他的电子元件,智能手机中的天线调谐器也必须能够承受各个阶段的静电释放 (ESD),包括器件制造、智能手机组装和消费使用。然而,人们对各个阶段所需的 ESD 防护等级存在诸多疑问。不断发展的标准和现代化制造系统降低了调谐器的 ESD 要求,但人们仍然根据传统的假设来选择元件。调谐器需要满足极高的 ESD 防护等级则为过时的错误观念,本白皮书旨在围绕以下模型,对其进行纠正,其中包括:人体模型 (HBM) >2 kV,带电设备模型 (CDM) >1 kV。实际上,根据 ANSI/ESD S20.20 标准中的相关定义,对于当今的自动化制造技术,调节器需要相对适度的 HBM 和 CDM。此外,对于安装在 PCB 上的电感、变容二极管、其他 ESD 保护元件以及系统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可提供符合 IEC 61000-4-2 要求的系统级 ESD 保护,以满足消费使用的需求。
 
天线调谐器的 ESD 规范
器件制造和 PCB 组装器件的 ESD 控制
 
制造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其元件免受潜在的 ESD 危害,因此器件制造商会在生产设施中制定 ESD 控制计划,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这些 ESD 控制计划以 ANSI/ESD S20.20 或对应的 IEC 61340-5-1 标准为依据。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工厂构建安全的 ESD 环境,以便于处理这些对 ESD 敏感的器件。为实现标准中的目的,工厂应该能够处理 HBM 和 CDM 耐受电压分别至少为 100 伏和 200 伏的零部件。
 
HBM 和 CDM 完全不同,知晓这一事实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是针对制造过程中不同的 ESD 威胁而设计的。
 
HBM 测试会对人工装配期间可能出现的 ESD 相关故障进行模拟,尤其是涉及器件上 2 个引脚的放电问题。HBM 中的“H”代表人类 (Human),但如今,我们采用的是自动化制造技术,人类在器件生产或使用器件填充 PCB 的过程中并不会接触到零部件。只有将 PCB 装入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才需要人类进行参与。
 
CDM 测试会对自动化生产期间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模拟,比如:由于单个器件引脚接触到生产设备时而导致的放电问题。因此,CDM 电压比 HBM 更加重要,它是衡量生产过程中器件 ESD 稳固性的一个指标。
 
我们丰富的行业经验表明,500 伏的 CDM 耐受电压适用于现代制造领域。此外,还存在一种普遍做法,以将 CDM 耐受电压提高至 500 伏,获得更多余量。尽管进一步增加余量非常具有吸引力,但 HBM 耐受电压为 250 伏、为 500 伏的零部件性能通常优于 HBM 耐受电压为 1000 伏、CDM 耐受电压为 250 伏的零部件。根据我们的行业经验,在一般情况下,将 ESD 器件的要求提升至合理水平以上实际并不能提高产品的稳健性。我们需要记住的关键点是,器件级 ESD 要求(HBM 和 CDM)仅适用于在应用板上进行组装之前的流程,且这些 ESD 限制与电子产品的最终的稳健性无关。
 
天线调谐器的 ESD 规范
板级和系统级 ESD 保护
 
HBM 和 CDM 测试额定值仅表示器件安装到 PCB 上之前的 ESD 稳健性。当器件安装在 PCB 上并整合到智能手机中时,HBM 额定值并不能确定调谐器的放电耐受性。
 
根据 IEC 61000-4-2 中的定义,调谐器安装在板上之后,所有连接至手机外部的引脚都需要采取额外的板级保护措施,以满足系统 ESD 要求。因此,PCB 具有非常可靠的 ESD 保护性能,可让智能手机承受住使用时可能放出的静电。对于天线调谐器,电感以及连接至系统电路的其他元件通常会提供这种保护功能。
 
总结
 
选择智能手机的调谐器时,应体现出当今制造系统和标准的实际情况, 而不应该依靠传统的假设。500 伏 CDM 的 ESD 额定值适用于现代 制造领域,并且符合 ANSI 标准。此外,符合 IEC 61000-4-2 要求的 系统级保护是在 PCB 层面上实现的,而不是由单个调谐器组件的制 造 ESD 额定值所决定的。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原网址:https://rf.eefocus.com/article/id-336339
继续阅读
Wi-Fi 7时代,何以Qorvo?

从2007年的Wi-Fi4到 2021年的Wi-Fi6E,十几年的时间四次标准 迭代,数据速率提高了8倍,但面对终端流 量的更快增长依然捉襟见肘。今天的丰富的应用场 景,无线连接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是高带 宽的一个维度。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灵活性与精确性的双重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实现更多波束数量的支持,提高波束控制精度,并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结合,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将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目标分类和识别等高级功能。同时,系统的集成化和模块化将降低复杂性和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数字波束:原理引领通信雷达新变革

数字波束形成与模拟波束形成在原理、实现方式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区别。数字波束形成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相位加权和信号组合实现波束形成,具有高精度、高灵活性和实时控制的优势,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模拟波束形成则采用模拟电路和前端处理器控制天线辐射模式,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射频天线PCB板设计:不容忽视的规范与细节

射频天线PCB板的布线设计是确保高频信号传输高效、稳定的关键。设计要点包括:将高频组件(如射频放大器、滤波器)靠近天线或射频输入/输出端口,以减少信号损失;保持射频组件间适当间距以防止干扰;根据频率和介质确定射频线宽度,减少线路损耗;避免射频线长距离平行走线以减少串扰;射频线应与地面平面接触,降低阻抗;采用45°角或圆弧拐弯以减少高频信号发射和耦合。

【专家视角】光通信中的噪声控制: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噪声系数是衡量系统内部噪声的量度,对光通信的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有直接影响。本文阐述了噪声系数在光通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噪声系数、提高光通信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选择高质量、低噪声的光源和光电器件,设计合理的光路布局和使用高质量的光学元件,应用先进的调制技术,以及采用数字滤波器、均衡技术和前向纠错编码等信号处理技术。此外,还强调了控制光通信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定期设备维护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系数,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