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PCB抗干扰,提升电子设备稳定性(下)

标签:RF射频PCB
分享到:

在抗干扰设计时,应首先考虑PCB尺寸大小,过大增加成本,过小散热不好且易受干扰。特殊元件的位置要遵守一些原则,如高频元器件之间连线要短、避免高电位差器件相互靠近等。应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以每个功能电路的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PCB
 
元件下面有完整的地平面,通常不允许有信号线在地线上面走线。当走线层布线密度太大时,可考虑在电源面的边缘走线。合理布各种信号线,电路板上的各种信号线是易受电磁干扰的,因此也要合理布线。应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但最终要接到一起。同时要将强电地和弱电地分开,还要将大功率器件的地线单独接地,减小相互干扰。
 
对于重量超过15g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后焊接。那些又大又重、发热量多的元器件,不宜装在印制板上,而应装在整机的机箱底板上,且应考虑散热问题。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利用屏蔽技术可以减小辐射干扰,采用滤波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PCB电路板作为核心控制部件,需要承受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振动等。在这些环境中,电路板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导致信号失真、控制精度下降等问题。因此,在工业控制系统中,PCB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布线、接地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对电路板的影响,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医疗设备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如监护仪、心电图机、手术器械等。在这些设备中,PCB电路板作为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核心部件,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质,其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电路板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数据失真、误判等问题,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医疗设备中,PCB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尤为重要。通过采用特殊的材料、加强屏蔽、优化电路设计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对电路板的影响,保证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关资讯
射频前端芯片战争:为什么氮化镓正在取代传统LDMOS?​

射频前端芯片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信号覆盖、传输速率及抗干扰能力。传统LDMOS技术受限于低频段、低功率密度及散热瓶颈,难以满足高频、高功率应用需求,而氮化镓(GaN)凭借宽禁带、高电子迁移率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在功率输出及能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NB-IoT技术全解析:重塑低功耗广域物联网

在物联网蓬勃发展之际,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关键地位凸显,其中 NB - IoT 技术凭独特优势成为其发展核心动力。它在物理层、网络架构、连接管理、低功耗与覆盖增强等方面具备特性,并在智能城市、智能物流等领域带来显著变革。

氮化镓(GaN)在射频衰减器中的应用:高频高功率的未来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凭借宽禁带、高击穿电场及高电子迁移率等特性,显著提升了射频衰减器的功率处理能力、散热效率及宽带响应性能,使其在5G基站大功率信号处理、雷达系统高精度探测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智能家居的隐形门槛:EMC问题如何影响用户体验

智能家居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设备间电磁干扰会导致无线通信质量下降、传感器测量误差增大,并可能引发安防设备失效和数据传输风险。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体验造成负面影响。

射频天线入门必读:偶极天线的结构、优势与适用场景

偶极天线是无线通信中最基础的天线类型之一,由两根对称的半波长导体臂组成,具有结构简单、无需接地的特点。凭借可靠性和适应性,偶极天线在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理解天线原理的经典范例。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