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电路板接地问题的探讨

标签:RF射频PCB
分享到: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接地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议题。特别地,金属外壳与电路板的接地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阐述为何经常会在系统设计中看到将PCB板的地(GND)与金属外壳(EGND)之间通过一个高压电容C1(1~100nF/2KV)并联一个大电阻R1(1M)进行连接的原因。
电路板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容的作用。从电磁抗扰度(EMS)的角度出发,这一电容在确保PE与大地连接的基础上,主要用于降低可能存在的、以大地电位作为参考的高频干扰信号对电路产生的影响。这种设计旨在抑制电路与干扰源之间瞬间共模电压差。事实上,直接将GND连接到PE是最理想的情况,但由于操作困难或安全隐患(例如,经过整流桥后产生的GND无法直接连接PE),我们通常不会这么做。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条既能阻止低频信号通过,又能允许高频信号通过的通路。从电磁干扰(EMI)的角度来看,若存在与PE相连接的金属外壳,这条高频通道的存在也有助于防止高频信号辐射至外部环境。
 
具体来说,电容的特性是通交流阻直流。假设机壳良好连接大地,那么从电磁抗扰度的角度来看,该电容能够抑制高频干扰源和电路之间的动态共模电压;而从EMI的角度来看,电容形成了高频路径,电路板内部产生的高频干扰会经电容流入机壳进入大地,从而避免了高频干扰形成的天线辐射。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机壳没有可靠接大地(如没有地线,接地棒环境干燥),那么外壳电势可能不稳定或有静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路板直接接外壳,就可能损坏电路板芯片。加入电容后,能够将低频高压、静电等隔离起来,从而保护电路板。这个并联电容应该使用Y电容或高压薄膜电容,容值在1nF~100nF之间。
 
接下来,我们讨论电阻的作用。这个电阻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静电释放(ESD)对电路板造成损害。如果仅使用电容将电路板地与外壳地相连,电路板就会构成一个浮地体系。在进行ESD测试或在复杂电磁场环境下使用时,电荷注入电路板后难以得到有效释放,进而会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超出电路板及外壳间绝缘最薄弱点能够承受的电压值时,就会引发放电现象。这种放电现象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在电路板上产生数十至数百安培的电流,导致电路因电磁脉冲而停止运行,或破坏放电部位附近的连接元器件。而加装这个阻抗件后,就能逐步释出电荷并消除高压。根据IEC61000的ESD测试标准,每次放电需在10秒钟内完成2千伏电压的释放,因此一般建议选用1兆欧至2兆欧的电阻。如果外壳带有高压静电,此高阻抗元件也能有效降低电流,从而避免电路芯片受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如果设备外壳良好接大地,那么PCB也应该与外壳进行良好的单点接地。这样,工频干扰会通过外壳接地消除,不会对PCB产生干扰。其次,如果设备使用的场合可能存在安全问题,那么必须将设备外壳良好接地。再次,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建议设备外壳尽量良好接地,同时PCB与外壳也应进行单点良好接地。然而,如果外壳没有良好接地,那么将PCB设为浮地(即不与外壳连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工频干扰对PCB的影响。
 
此外,当需要连接多个设备时,应尽量确保每个设备外壳均与大地在单点进行良好接地,同时每个设备内部的PCB也应与其壳体在单点进行接地。然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设备外壳无法实现良好接地)无法实现这一点,那么将设备转为浮地状态,内部PCB无需与外壳接地可能更为适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机壳地通常是一个理想的接地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在配电网中未遵守相关安全规定,无地线存在;或者是接地棒周围土壤过于干燥,接地螺栓出现锈蚀或松动的情况),它可能并非最佳选择。此外,工作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如大功率变压器、大功率电机、电磁电炉、高压电网谐波等)以及PCB内部产生的高频噪声(如高频开关管、二极管、储能电感、高频变压器等)都可能对PCB的信号地和机壳的电势产生影响。因此,对它们进行良好可靠的接地处理是必要的,也是产品安规要求的。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中的金属外壳与电路板接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适当的接地方式(如使用电容和电阻进行并联连接),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和静电释放对电路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性能。
 
继续阅读
零差与线性调频: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

零差接收器主要用于信号接收,通过拍频方式将高频光信号转换为低频电信号,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雷达系统等领域。其优势在于精确接收微弱信号,提高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相比之下,线性调频收发射机关注信号发射与接收,通过频率调制实现信息远距离传输。

零差接收器:未来技术突破与全球研究新动态

近年来,零差接收器因其性能优势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外起步早,注重基础理论和算法创新;国内发展迅猛,注重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双方均面临抗干扰、功耗、成本等挑战。零差接收器在光纤通信、微波毫米波通信及雷达卫星通信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数据准确传输和高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攻克零差接收器难关,性能再上新台阶

零差接收器通过使本振光和信号光频率相同实现信号解调,需精确控制频率匹配,要求稳定的本地振荡器。解调过程复杂,对噪声和干扰敏感,需具备优异的抗噪和抗干扰能力。提升性能的方法包括采用先进振荡器技术、优化滤波器设计、降低噪声水平以及针对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面临的挑战包括提高灵敏度、降低误码率和拓宽带宽。

揭秘零差接收器:原理与特征全解析

零差接收器,也称为零中频接收机,是一种特殊的超外差接收机,它直接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该接收器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利用低噪声放大器放大信号,并通过本地振荡器产生与信号同频的参考信号进行混频,从而得到基带信号。零差接收器结构简洁、功耗低,但存在直流偏置、I/Q不平衡等挑战。

揭秘热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密码

热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其中的各种规则、缩略语和复杂方程时常让人感到它似乎是个深不可测的神秘领域;但其对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意义却不容忽视——毕竟,温度是导致大多数半导体在现实应用中失效的最大环境因素。元件的预期寿命会随着温度的每一度升高而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