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EMC):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要素

分享到:

EMC,即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并不会对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EMC的原理涉及电磁场的产生、传播以及设备对电磁干扰的响应等多个方面。
EMC
 
任何电气或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场。当这些设备不正常工作或设计不当时,它们可能会产生超出规定限值的电磁能量,成为电磁干扰源。例如,开关电源在切换时会产生瞬态的高频电磁场,而电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低频磁场。电磁干扰可以通过传导或辐射方式传播。在设备内部,电路板上的布线、元件之间的耦合等都可能成为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当这些设备暴露在电磁干扰下时,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误操作或损坏。为了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可以采取多种抑制措施,如滤波、屏蔽、接地和布线优化等。滤波可以去除电源线或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屏蔽可以减少电磁场的辐射和接收;接地可以确保电流的正确回流,减少干扰;而布线优化则可以减少电路内部的电磁耦合。
 
为了确保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它们规定了设备在不同频段下的辐射和传导发射限值。测试通常包括辐射发射测试、传导发射测试、抗扰度测试等,以确保设备既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也不会被其他设备的干扰所影响。
 
EMC的理论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扰度(EMS)。EMI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能量对周围环境或其他设备造成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会导致其他设备性能下降、误动作或损坏。EMI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电源线、信号线、开关、继电器、电机等。为了减小EMI,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使用滤波器、屏蔽、接地、隔离等。此外,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布线也可以有效降低EMI。
 
EMS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对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从而保持其正常工作性能。EMS通常可以分为静电放电(ESD)、雷击(Lightning)、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B)、浪涌(Surge)、射频电磁场辐射(RF)等多种类型。为了提高设备的EMS,可以采取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措施。硬件方面,如使用耐高压、耐冲击的元器件,加强设备的屏蔽和接地等。软件方面,如采用数字滤波、软件容错等技术来减小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相关资讯
智能家居的隐形门槛:EMC问题如何影响用户体验

智能家居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设备间电磁干扰会导致无线通信质量下降、传感器测量误差增大,并可能引发安防设备失效和数据传输风险。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体验造成负面影响。

从电磁干扰到稳定供电:EMC滤波器重塑DC电源模块性能格局

当下电子设备集成度攀升,电磁环境恶化,DC电源模块受严峻电磁干扰。其自身功率开关管、储能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干扰。EMC滤波器凭借电感、电容组成的滤波网络及双向滤波功能,能稳定电源输出、降低元器件损坏风险,提升设备可靠性,有效应对干扰。

5G 新宠毫米波技术:从优势突显到应用拓展的深度剖析

毫米波技术在 5G 体系中至关重要,凭借丰富频谱、低时延、小天线及高定位精度等优势,在 2C 和 2B 领域广泛应用。虽商用初期面临基带、天线及终端等难题,但未来有望突破,为前沿应用赋能,推动 5G 时代通信变革与社会发展。

一文读懂 EMC 磁场耦合:产生、影响及规避策略

磁场耦合由传导电流的电生磁效应引发,在 PCB 板过孔与线路布线复杂的情况下易产生。它会借助寄生互感和寄生电容,使高频谐波电流在无屏蔽线缆中流动,导致辐射超标。在项目布线时考虑电场、磁场耦合影响,规避异常回路,可有效减少辐射干扰。

EMC 全面解析:从概念到应用的电磁兼容指南

EMC 基于电磁干扰与电磁敏感性原理工作,其测试项目在保障设备性能方面关键。制造工艺与设计优化设备的 EMC 性能。多种控制技术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如屏蔽适用于阻断空间电磁干扰。在电子设备各领域广泛应用,通过抑制电磁干扰实现稳定运行功能,推动电子技术发展。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