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因此,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因而在智能识别领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物联网支撑技术的RFID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未来几年中,将有更多的产品中会被植人RFID标签,RFID技术的应用将会是相当的广泛。
信号强度法(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就是利用通道传播模型去描述路径损耗对于距离的衰减情况。如果利用这个信息进行定位,那就必须事先构建该环境的传播损失模型,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信号强度的衰减来判断移动物与固定物之间的距离。移动物位置应该位于以固定物为圆心,以预估距离为半径的圆上,所以,必须至少要有3个固定物,方能进行定位。由于无线电在室内传播会呈现出多重路径干扰衰减以及屏蔽效应,这些因素会造成接收信号强度与自由真空中传播结果的很大差异,从而使预估的传播距离产牛误差,这样的话,移动物的预估位置就不会与前面的计算交于一点,而会落在一个预估区域内。
3.2 收信角度法定位技术
收信角度法(Angle of Arrival,AOA)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具有方向性的天线或天线阵列来判断主动式标签信号可能的来源方向。这个方向在2D平面上可决定出一条以RFID读取器为起点的直线,用两个以上的RFID读取器测量出这个主动式标签的方向,两条以上的直线的交点就是主动式标签的可能位置。
收信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定位技术采用几何原理,这与信号强度法的几何原理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点是决定圆的半径的参数不是信号强度,而是信号的传播时间。由主动式标签发射到读取器的信号传播时间可知,将信号传播时间乘以传播速度,就可以得到主动式标签到读取器之间的距离。TOA定位可以适用各个距离的定位,它不像AOA定位精确度会随着主动式标签与读取器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但因为信号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TOA对于时间的敏感度很高,必须十分准确地测量信号实际的传播时间。即使是很细微的时间误差,也会导致真实距离的误差,而且误差可能会很大。
3.4 收信时间差定位技术
收信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技术采用测量信号从基站传播到使用者的时间差以双曲线定位的原理来进行定位。